张其仔:新常态下需高度重视塑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 发布时间:2014-12-29 10:50:59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孔彬彬
中国网财经12月29日讯 2014年《产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制造业发展研讨会今天上午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科研处处长张其仔指出,中国迈向经济新常态过程中,一定高度重视塑造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
今年蓝皮书的重点是研究制造业,包括四大部分:总报告、行业、专题、国际经验。张其仔表示,通过这四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迈向经济新常态过程中,一定高度重视塑造制造业竞争的新优势。
第一,与服务业的竞争力相比,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仍处于强势地位,是推动中国出口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的主体力量。中国制成品出口占全球制成品出口的比重,2000年超过英国,2002年超过法国,2004年超过日本,2006年超过美国,2007年超过德国。2008年中国初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08年为2%,2013年为2.2%。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由2008年12.7%增加到17.4%。在货物出口的比重2003年超过了90%,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稳定在93%左右。相比制造业,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国际上相对比较弱。与制成品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出口在全球的影响力小得多,所占比重不足5%。服务贸易虽然要加快发展,但在可见的一段时期内很难成为推动中国出口增长的支柱性力量。分行业来看,我们在金融、保险、版税和许可证费等方面在全球占的比重非常低,我们服务业中占的比较大的是建筑行业。
第二,制造业中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低端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比较优势在不断弱化,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艰难的结构调整“阵痛期”。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我们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高,2013年占30%,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17%,近几年,特别是2009年以后我们发现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低端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比较弱化,中高端产品的比较优势在经过一个时期增长之后也处于平台期。所以现在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传统优势弱化、新优势艰难累积交织竞争的时期。
第三,一系列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仍然需要亟待解决。产业竞争力报告中分析了四大因素可能对我们未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造成很大约束。一是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比较弱,金融服务业不但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与金砖五国相比也比较弱。二是中国的物流成本这几年虽然呈现了下降趋势,但跟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高。三是我国知识生产领域的竞争力全球相对比较弱,过去30多年来,我们的知识生产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我们论文发布数量位于全球第二,但是相对影响力并不匹配。
第四,与硬实力相比中国的软实力相对比较弱。我们认为衡量软实力的重要方法就是中国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业的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得到体现。我国是创意产品的出口大国,但是更能体现一国软实力的电影、图书、报刊等领域的竞争力都比较弱,六大类创意服务出口当中除了广告、市场研究和民意调查服务之外,其他创意服务与美、英、德存在极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