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总承包伊拉克战后首条外输战略管道投产
- 发布时间:2014-08-11 14:05:15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陈晶
中国网财经8月11日讯 据中国石油官网消息,当地时间8月10日,肩负重要使命的伊拉克战后第一条外输战略管道——米桑原油外输管道全线贯通投产。
米桑原油外输管道是伊拉克战后重要战略工程。这条管道全长272公里,管径42英寸。全线光缆同沟敷设,设有14座阀室,年设计输油能力5000万吨,是伊拉克战后首条全自动化战略外输通道。这条管道起自哈法亚与波兹干油田交汇处,南至法奥港,被喻为米桑省“原油外输生命线”,也是中石油主导的哈法亚项目与中海油主导的波兹干项目提升产能的“绿色通道”。
这条管道由哈法亚项目与波兹干项目共同出资兴建,中国石油管道局为工程EPC总承包,开创了资源整合、优化投资、多方受益的国际能源合作崭新格局。
此前,中石油主导运作的哈法亚油田,与中海油主导运作的波兹干油田,都位于米桑省。按各自合同要求,两家均需新建一条原油外输管线。按照合同规划,哈法亚油田外输管线建设至交油点后,下游管线由其他项目负责,并且建设时间尚未落实。这对于产能建设一路领跑的哈法亚来说,意味着即便能够快速打通“经脉”,也会受制于人,形成阻滞。对于中海油主导的波兹干油田来讲,按照要求新管线修建至法奥港。但前期投资巨大,时间上也不能满足油田上产需求。
2010年,哈法亚提出与波兹干项目合建输往法奥原油管线的战略构想。合二为一,资源整合,节约成本,互利多赢。经过一年多艰苦努力,从方案优化、多方论证到细节敲定,两大项目合建一条管线的战略构想逐渐变为现实。据测算,这条管道工程共节省投资4亿美元,使米桑省经济发展至少加快3至5年。
2013年4月,米桑原油外输管道奠基。同年7月,管道建设在底格里斯河畔拉开序幕。这条管线近1/4穿越沼泽,穿越300余条大中型河流、16处等级公路和铁路,通过近200米密集高压油气管网群、30公里雷区及未爆军火区,历经世界“热极”酷暑风沙,并经受伊拉克政局持续动荡等一系列挑战和风险考验,最终成功实现按期投产。
米桑原油外输管道的全线贯通,对进一步提高伊拉克南部原油外输能力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优化伊拉克国家战略管网布局、提高原油品质、促进当地和伊拉克整体经济腾飞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此前,米桑原油外输主要依靠上世纪70年代由原苏联建设的米桑28英寸外输管线。由于管线在两伊战争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带伤”运载仅每日20万桶,无法满足米桑原油外输。
这项战略工程被伊拉克政府誉为伊拉克管道建设史上深化友谊、合作多赢的典范工程。据统计,米桑外输管道建设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1000余个,员工本土化60%以上,土建、运输、服务等领域近40家当地分包商参与到管道建设中,带来数千万美元的商机。通过国际化规范管理,当地分包商HSE管理水平得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