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IPO疲态尽显 房地产贷款成隐患
- 发布时间:2014-08-05 08:57:17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张明江
中国网财经8月5日讯 近期,上海银行公布了招股书,其预披露稿显示,上海银行计划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拟发行不超过12亿股,所募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在此批11家拟上市的城商行中,上海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均明显高出一筹。但从招股书的数据披露显示,上海银行的经营业绩仍主要依赖净利息收入,房地产贷款比例高度集中存在隐患,这些仍是上海银行上市的不利因素。此外,上海银行此前已经多次冲击IPO,始终未能叩开A股市场的大门,已现疲态。
房地产贷款比例过高
根据招股书显示,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是各家银行贷款资金的主要流向行业。其中,上海银行在2013年房地产贷款占其公司贷款和垫款的比例达到19.05%。
上海银行表示,今年来上海市以及该行各异地分支机构所在城市房地产行业发展较快,因此对房地产企业贷款比重一直较大。由于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风险较大,通过针对一般性房地产开发贷款等品种明确具体准入标准,实现对房地产行业贷款比例的良好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房地产行业经历多年调控后身处舆论风口浪尖,但上海银行近几年在该行业的贷款占比一直举足轻重。上海银行在2011年至2013年间,房地产贷款同期占公司贷款比分别为17.85%、17.71%和19.05%。制造业贷款三年间占比则是19.55%、18.78%和18.46%。在2013年,上海银行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占比已超过制造业,涉及金额617亿元。
对此,上海银行首席风险官黄涛在今年上半年的论坛上曾表示,对房地产行业银行并不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确定做还是不做,而是要看在什么条件下,哪一种融资结构下可以进行安排。对于房地产贷款,甚至要看抵押物的可执行、可变现的能力及其价值、抵押率等。
据了解,上海银行通过与开发商合作,按揭贷款的利率比个人直接到银行贷款的利率要优惠。在此方面,其他银行都不曾出现。由此可见,房地产行业贷款对上海银行贷款的重要性。如房地产政策继续收紧会对上海银行有一定的打击。
信披涉嫌违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海银行的招股书在信披方面也涉嫌违规。 根据相关规定,申报稿披露是有规定格式的,高管年薪需要进行详尽披露。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中,就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规定。但这次上海银行并没有披露董、监、高具体年薪,而是采取了“打包”披露的方式。
根据上海银行招股书第237页一表格的形式披露,该行董事2013年度领取薪酬情况为10万元以下6人、10万元至50万元6人,50万至100万元0人,100万元以上2人。另一个表格则显示,上海银行监事2013年10万元至50万元、100万元以上均有两人。最后一个表格显示,高级管理人员2013年薪酬情况为50万元至100万元,100万元以上分别有5人和4人。
疲软的上市之路
自2000年透露上市意向、2006年被整合、2008年正式启动IPO,2010年5月公布IPO方案,拟发行A股不超过12亿股,再到此次,上海银行的上市马拉松战打了10多年。
期间,2010年上海银行在股东大会上提出上市方案后,从2011年到2014年连续四年在该行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均提出将上市方案有效期延长。今年4月召开的2013年股东大会上,上海银行又将上市计划延迟一年至2015年5月28日。
在此前的一次媒体采访中,上海银行曾表达了对上市一事的矛盾看法:目前长达10年的拉锯战,银行也疲惫了,对外也已经闭口不谈了。但如果监管口放开,银行还是有希望成为第一名。
由于上市融资受阻,上海银行这几年只能通过频繁发债来缓解发展带来的资金本压力。
上海银行在2009年曾发行总规模50亿元的金融债。其中,3年期27.7亿元,5年期22.3亿元;2011年发行总规模50亿元次级债;2012年底再发50亿元次级债。
上海银行曾对《上海银行2012年——2014年资本管理规划》做出修订,计划外部融资350亿元,其中A股和H股分别募资150亿元,剩余50亿元通过发行次级债券募集。
针对上海银行的IPO之旅,一位高级经济师表示,和上海银行相比,其他积极准备IPO的银行,即便年头较短,但只要没有明显的弱势,规模、利润、股权结构合理,谁拿到牌照的可能性都有。
年报显示,2013年末,上海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94%、9.3%其中资本充足率比2012年的13.17%大幅下降,且两个指标均低于银监会公布的2013年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2.19%和9.95%。
在上市闸门迟迟未开的情况下,上海银行想继续保持资产增速,解决资本金压力仍是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