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理财 > 理财要闻 > 正文

字号:  

股市这么火 有人在囤楼

  • 发布时间:2015-06-01 08:31:32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胡爱善

  “5·28”的股市大震荡似乎并没有给牛市降温,大多数的股民仍然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只需小幅的回调就让股民们感觉前景仍是一片大好。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购房者称“楼市抄底的好时候到了”。近期,不少从股市中获利的股民开始转投楼市的新闻不胫而走,在股市大牛时,囤楼是件好事吗?楼市和股市真的是难分彼此的患难兄弟吗?

  房价风向标

  几天前,深圳售楼开盘排队抢购的新闻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自今年“3·30”楼市新政推出之后,深圳一手房成交量曾一度不升反降。但到了5月,情况出现了反转。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全市商品房住宅成交4483套,5月还未结束,已较4月增长10.1%。

  而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房价。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属于全国涨幅第一,分别为0.7%和1.8%。

  此外,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5月27日发布的《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称,“房价收入”比第一的并不是北京,而是深圳。

  “房价收入比”是指“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房价收入比指标主要用于衡量房价是否处于居民收入能够支撑的合理水平,直接反映出房价水平与广大居民的自住需求相匹配的程度。一般而言,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超过6就可视为泡沫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易居研究院认为我国房价收入比保持在6~7属合理区间。

  中原集团研究总监刘渊认为,在这一轮楼市回暖过程中,深圳楼市领先其他各地的原因有三:楼市规模、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

  中国人爱买房有文化因素

  事实上,北上广的楼市热度虽然不及深圳,但是回暖的信息也不绝于耳。据媒体报道,德佑链家上海陆家嘴区域世茂A组高级经理万佳荣就透露,从5月起,门店接待的客户中约有七成是将股市中的资金抽出转投楼市的,他们认为后期股市风险相对较高,而投向楼市是获利了结、落袋为安后的一个不错选择。

  “这部分购房者一般从事金融相关行业,入市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开始果断撤出”。据万佳荣描述,这些购房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40岁~50岁左右的机构高管,另一类则是“80后”财富新贵,多数为去年上半年前即已投入股市,手中普遍会重仓持有2只~3只停牌股,复牌后均有300%~500%的涨幅,盈利丰厚。

  更劲爆的案例出现在北京。有业内人士爆料,5月26日,一位投资客在北京顺义一楼盘一次订购30套房产,总货值超过6000万元。据记者了解,这名张姓投资客从事金融投资业务,在这波牛市中获利丰厚,此次在北京顺义的ID CITY艾迪城项目一次性订购了含商务公寓、商铺在内的30套房产,而这只是他计划用于房产投资的部分股市获利资金而已。

  中国人爱买房,或许有文化上的因素,但这主要影响了首套房,而推动房价上涨的主因是投资需求。所谓的刚性需求其实对价格很敏感。投资需求的购买力更强,对房价的推动力更大。当房价只涨不跌、涨幅较大和上涨空间较大的预期被打破以后,房地产在居民资产中的配置比例将长期下降,而股票的配置比例将持续上升。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显示,在中国家庭总资产构成中住房资产占比达61.5%。

  股市和楼市的博弈

  有开发商用 “楼市是股市的收割机”来比喻这一现象。不过,历史又证明,楼市和股市之间既非正相关也非负相关。

  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A股连续上涨,并创造了至今高不可攀的上证指数6124点。而2006年至2007年,也是住房成交量和房价快速增长的时期。2008年,股市连创新低,一年内居然有12次跌幅超过5%,而当年的楼市也是自房地产市场化以来第一次进行像样的调整。此后的2009年楼市量价齐升,股市一蹶不振。2011年,股市、楼市都很脆弱。等到2012年楼市再发威时,股市仍是一蹶不振。

  事实的确如此,即便是在其他国家,也不存在股市和楼市较为明显的此涨彼跌的“翘翘板效应”。相反,一般情况下,二者会同涨同跌。美国2003年开始经济复苏,股市和楼市双双上涨。2006年,美国楼市比股市早一年见顶。金融危机爆发后,股市和楼市又一同大跌。金融危机后,在零利率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之下,两者又联袂回升,股市更创出历史新高。在东南亚地区,以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界,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国家股市和楼市先一起上涨,后又一起下跌。

  由此看来,历史也许只会重演,但不会重复。本次股市大涨,的确会有部分楼市资金流入,但后者并非是支撑牛市的主力。所以,即便其又转战楼市,但囤房的资金量绝撑不起楼市的迅速回暖。即便是对于2016年的楼市走向,谁也无法准确预测,但不可否认的是,最好的房地产投资时代已然过去。说到底,无论是买房还是买股票,风险似乎都已经开始加大。

  (文/本报记者 张丰蘩 综合报道)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