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完片担保成影坛“保姆” 落地中国恐水土不服
- 发布时间:2015-05-07 08:57:38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郭伟莹
明星保罗·沃克的意外去世,一度使得《速度与激情7》险些烂尾,在完片担保公司的助推下,该片最终拍摄完成并取得票房佳绩。
很多影迷都知道,最近的热门大片《速度与激情7》曾经差点儿烂尾。由于主演保罗·沃克在该片尚未拍完时突遭意外去世,这部影片的前景一度令人担忧。最终,该片奇迹般地完成了后续制作,而为其提供金融支持的,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完片担保公司—福来曼基保险公司(FFI)。
今年初,FFI在上海宣告成立中国分公司,不久前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这家公司还举办了推介活动。不过,面对这个来自好莱坞的新生事物,中国电影人的态度却是半信半疑。
完片担保成影坛“保姆”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完片担保”这个概念便已出现在好莱坞。在FFI长达65年的历程中,曾为5000余部影片提供过完片担保服务。电影拍摄中常见的保险业务多是剧组成员保险、一般性制作保险等,与此不同的是,完片担保承担的是制片管理的重任。
乐正传媒咨询总监彭侃介绍说,按照好莱坞通行的规则,从事完片担保的公司会向制片公司提供一个监管账户,电影投资方定期将资金注入该账户,而担保公司负责管控制片资金。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担保公司不仅要保证电影项目能制作完成并上映,当剧组出现花费超支等情况时,超出的金额也要由他们来支付,而且一旦电影制作公司中途停止拍摄,就要由担保公司负责后续制作,否则就要向片方赔偿全部损失。
担保公司责任重大,自然格外小心谨慎。据了解,在好莱坞的完片担保合同中,电影拍摄中的细节,如天气、地点、行车路线、拍摄时长、拍摄进度、当天开支等,几乎全都要涵盖在内。担保公司掌控着支票签署大权,一旦发现剧组有超支或者拖沓现象,担保公司有权问责。“电影制片有很大的风险,完片担保在成熟的电影产业中非常重要,能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确保影片按照预算来完成。”彭侃说。
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完片担保公司实际上起到了第三方“监护人”的作用。担保公司为电影的制作方、投资出品方建立纽带,使影片的制作流程、资金的使用更透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针对中国当前的电影产业环境,完片担保能够起到完善金融服务和促进制片流程标准化的作用,“中国拍一部电影往往有好多个出品投资方,通过第三方来统一管理账户,对各个投资方都有保证,谁也不会扯皮。”
落地之后恐遭水土不服
在中国内地,完片担保似乎很有市场。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800多部电影,其中约有七成无法上映,更有不少影片在拍摄期间遭遇资金断裂、无限延期的“烂尾”现象。不过,即使是再专业的完片担保公司,也不敢贸然替这些影片做背书。彭侃认为,中国制片环节很不专业,比如随意更改剧本、明星耍大牌,都会影响拍片进程,担保公司会碰到很多棘手的难题,恐怕会赔得血本无归。
另外,与好莱坞流行的制片人中心制不同,中国电影大多还是导演中心制,导演掌握着一部影片制作的话语权。在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看来,导演中心制在中国电影行业已是根深蒂固,凡事导演一人说了算,在很多情况下都会造成财务难以透明化的问题,而完片担保公司恰恰要求财务透明化,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
“如果能为电影上份保险,自然是好事。但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不成熟,赚钱的电影是少数,大部分电影都颗粒无收。制片方更关心的是市场收益问题,如果担保公司能保证影片收益,我肯定愿意给影片上保。”制片人朱丹说,但完片担保重在保证影片完成,而不是担保票房收益,眼下制片方不会有那么高的兴趣。
按照好莱坞的行规,完片担保公司会收取影片总投资2.5%至4%的比例。可这笔花销在国内从业者看来未必划算。有制片人说,如今国内电影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片方能拿到的资金又十分有限,甚至导演自己卖房子、卖车拍电影都是常有的事,有钱请担保公司,还不如砸去做宣传。“影视行业有伸缩性,按照担保公司的标准操作,会显得太死板。”朱丹说,好莱坞的制片预算模式在中国不一定行得通。
不妨从合拍片开始起步
在导演黄建新看来,完片担保制度要想在中国电影市场落地生根,首先要解决本土化的问题。比如中国电影在上映前要经过必要的审查,并且还要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这部分额外产生的费用该由谁来埋单?对此,FFI中国区总裁叶禾卿回应,公司不会生搬硬套过去在好莱坞的经验,进入中国一定需要适应国情。比如审查是一定要面对的,担保公司可以从一开始就和制作公司商议,总体费用中是否能留下费用应变。
前不久,一些明星涉黄涉毒,造成其主演的影片无法正常上映,这是近来中国电影人谈之色变的风险。彭侃表示,好莱坞的完片担保制度本身就有应对“劣迹行为”的预案,影片开拍之前,担保公司会对主创进行一定的背景调查,并与之签署详细的协议,规避明星吸毒带来的风险。但这种办法在中国能否顺利落地,恐怕也需要时间。“好莱坞不只是有完片担保,还有完整的配套制度,这是中国目前所缺少的。”蒋勇认为,要想让中国电影人接受动辄数百页的法律合同,恐怕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完片担保适合从中美合拍大片入手,跟有经验的大制片公司合作,慢慢探索尝试。更重要的是,完片担保要本土化,需要本土的制片管理人才,既懂电影制作,又懂法律、保险,熟悉中国市场游戏规则。陈少峰预测,完片担保本土化要一步步来,目前不会有多少业务,五年后大概会接到一些大项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