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安邦人寿成上海吸金新状元 类高现价产品打擦边球

  • 发布时间:2014-12-24 09:52:29  来源:人民网  作者:黄蕾  责任编辑:孙朋浩

  连日来大手笔举牌多只大蓝筹,“黑马”安邦保险留给市场不少问号:支撑其在资本市场不计成本吸筹的巨额资金,究竟来自何处?

  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在同业的固有印象里,安邦保险的保险主业远比资本运作缓慢。然而,记者在梳理各地保费统计数据后发现,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安邦旗下安邦人寿的吸金速度着实惊人。尤其是在兵家必争之地上海,安邦人寿在近一年内迅速从“末位梯队”跃至“头把交易”。

  银保火热 安邦多地排名骤升

  上海,险企必争之地。在与国寿持续多年的拉锯战后,平安近年来稳坐上海寿险市场“头把交椅”,老三至老五之席位则在新华、泰康和太保之间轮流坐庄。

  半路杀出的安邦人寿,打破了这一“平静”。记者在查阅上海保监局保费数据后发现,自今年2月开始,上海寿险市场突现异动——安邦人寿上海分公司以平均每个月新增10亿元保费的速度,迅速蚕食上海寿险市场。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安邦人寿上海分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已达到约109亿元,远超平安和国寿在沪分公司的91亿元、67亿元。

  经记者粗略统计,在上海前十一月的寿险保费总盘子中,安邦人寿占比已达18%。而去年同期(2013年1至11月)时,安邦人寿在沪分公司保费收入仅有549.26万元。如此暴增速度,震惊业界。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上海,记者在查阅多个地方保监局统计数据后发现,在广东、北京等一线主要城市,安邦人寿的保费排名也在一年之间骤变,从“第三梯队”一下跃至“第一梯队”,赫然跻身当地寿险市场前五甚至前三。

  对于安邦人寿在主业领域的“一夜壮大”,一位业内人士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今年开始在这些一线城市大量销售银保产品。颇具玩味的是,仅靠几款产品,安邦人寿迅速拿下邮政、工行、招行等多个大银行网点,并占据这些银行的保险代销业务“大头”。

  一位知情人士一语中的:之所以能虏获银行的芳心,是因为安邦人寿给银行的手续费率高于同业;能吸引投资者购买,是因为给出的预期收益率诱人。

  打擦边球?监管调研“类高现价产品”

  有业内人士认为,安邦人寿所售的产品,正是眼下保监会规范的“高现金价值保险产品” (以下简称“高现价产品”)。而根据今年2月中旬,保监会出台的《关于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公司应合理控制高现价产品的保费规模。

  市场人士不免质疑:安邦人寿是否“顶风作案”?其实,不能对此简单定性。

  根据监管部门在上述《通知》中的定义,高现价产品是指第二保单年度末保单现金价值与累计生存保险金之和超过累计所缴保费,且预期该产品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不满3年的产品。

  而安邦人寿所热卖的产品,预期存续期限超过3年,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简单将此视为“高现价产品”。知情人士透露称,事实上不止是安邦人寿,其他一些中小寿险公司目前也在发售此类保险产品。监管部门将此类产品定性为“类高现价产品”。

  有业内人士认为,“类高现价产品”疑似打政策擦边球,这类产品主要也是保险公司出于拉现金流的考虑,实际并不赚钱。但也有不同声音认为,虽然支付给银行和消费者较高的手续费率和收益率,保险公司很难在费差上取得正收益,但通过玩转资本市场,保险公司同样可在利差上赚到钱。

  以安邦为代表的一批保险公司,走的就是这条新路。而实现利差必然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借助银行渠道,能够迅速实现他们“吸金”的目的,然后将这些资金迅速投入资本市场。通过将投资做大,将总资产做大,再反过来继续吸引客户资金的流入。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