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一拖多”怪象频发 激励制度难挡公募人才流失

  • 发布时间:2014-09-28 08:1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乔宇  责任编辑:田燕

  据了解,今年以来已有146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超过2012年以及2013年全年数据,创出基金业离职人数的历史新高。此外,近期基金公司高管变更也愈加频繁。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共发布近百则高管变更公告。天天基金网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上的93家基金公司中有8家公司总经理的职位目前正由他人代任。

  有业内人士指出,基金业人才流失的状况若不能有所改善,即便牛市真的来了,公募行业恐怕也难再重演曾经的快速成长。

   “一拖多”问题愈加严峻

  随着注册制的实施,新基金发行提速,8月1日至9月24日期间共有65只新基金成立。2014年以来,市场上增加了237只基金产品,而基金经理的人数却只增加了37人,新发基金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超基金经理数量的增长速度。目前,市场上共有976位基金经理和1789个基金产品,经计算,每位基金经理平均需要管理1.8只基金产品。

  如是背景下,公募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近50位基金经理需要同时管理3只及以上数量的股票型基金产品,而债券型基金“一拖多”的基金经理更是比比皆是。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目前华富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以及金元惠理基金等基金公司均出现了基金经理“一拖六”的现象,深圳某老十家基金公司甚至出现了一人管理十几只基金的怪状。

  有分析人士称,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基金经理一管多虽“情有可原”,但一人管理十几只产品还是令人难以接受,固收类产品也需要不同投资策略,否则产品会越来越相似,导致严重的同质化。对于主动管理型产品来说,“一拖五”的压力会比较大,且超出行业惯例,一旦业绩不振,也容易遭人诟病。不过就主动偏股型基金而言,目前除金元惠理晏斌一人监管6只股票型基金外,一拖四还是行业内最高纪录。

  数据显示,“一拖多”导致了部分基金业绩不佳、规模缩水。以上述出现一人管理十几只基金现象的基金公司为例,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共亏损23 .16亿元。公司规模也从去年底的1153 .74亿元骤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50 .67亿元,三个月内规模缩水超过4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公募考核相对收益排名,又有仓位方面的限制,公募投研本身难度也在加大,投入和回报无法成正比。而阳光私募投研机制、激励机制均较公募基金更为灵活,对基金经理的吸引力也极强。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人才紧缺可能进一步凸显,基金经理一拖多的问题也可能会更加严峻。基金公司如欲破解“人才荒”,仍需加大对优秀投资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对基金经理给予适当的激励。

   基金公司寻求突围方法

  对于基金经理离职潮的问题,证监会表示关注,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并放开持股5%以下股权转让的行政审批。据了解,为寻求基金业“人才荒”的解决方法,目前已有多家公司以管理层直接持股、合伙持股方式来进行股权激励,或通过事业部制给予基金经理一定的投资主动性,并从薪酬和职业生涯上升通道的角度来留住基金经理。

  这些基金公司所采取的激励机制,其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时间验证。而从目前来看,无论是股权激励还是事业部制,都未必是破解公募基金公司人才流失难题的锦囊妙计。

  7月,永赢基金旗下的基金经理李广云离职,该公司的全员持股计划并未能留住旗下唯一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这也证明了股权激励并非挽留人才的唯一良方。8月,有公告称中欧基金原固定收益部总监聂曙光于今年5月起已加入到上海某基金公司旗下。而聂曙光之前不仅是中欧基金的固定收益总监,也是中欧基金正在推行的事业部制度中的固定收益事业部临时负责人。有专家认为,从聂曙光的出走可以看出,虽然事业部制激励制度给予了基金经理充分自主权,但是并非所有基金经理都能适应事业部制的考核制度。

  与中小公司、次新公司多采取股权激励或者事业部制不同,很多老牌基金公司更加注重人才的自我培养。北京某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表示,中国的基金行业还比较年轻,没有足够的行业人才储备和沉淀,而类似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这样的专业岗位,培养周期相对较长,成才率也相对较低。所以,基金经理岗位一直以来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基金公司要“找对人用对人”,需要有一套严格、系统的选拔、培养、考核及风控体系,并通过制度及管理体系的创新确保员工“人尽其才”。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