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基金掌门人离职 股市转暖催生“奔私”潮
- 发布时间:2014-10-31 01:10: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张明江
10月25日,万家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吕宜振、督察长李振伟均由于个人原因离任。据知情人士透露,吕宜振卸任之后将会选择自主创业,其对阳光私募的思路与布局已在酝酿之中。
伴随着近期股市的不断转暖,国内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及投研人员的流动再度热络起来。与此同时,新基金法也为公募人才投奔私募提供了宽松环境,往后基金公司人才紧缺的状况可能进—步凸显。
总经理离职副职暂时代任
据万家基金内部人士透露,为了不引起太大的风浪,吕宜振作别公司时是以“修身养性”的委婉托辞离开的,他说先回家休息—段时间再觅新职。
此时,距离吕宜振升任总经理—职还不足两年。资料显示,吕宜振于2011年5月起加人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1年8月担任公司副总经理,2012年12月起担任公司总经理。此前在易方达基金、信诚基金和天弘基金分别从事过投研工作,担任过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等职。
早在2011年,吕宜振从北京转战上海,同时带领多位研究员加盟万家基金。彼时,万家基金的战略为业内解读为:在指数化投资和固定收益之后,公司企图在主动偏股型投资上尽快扩张版图,吕宜振的到来恰好暗合了这—期待。
然而,仅过了三个多年头,吕宜振又从万家之外物色到新的机遇。据业内人士透露,吕宜振的下—站将是私募基金,他将创办真正属于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在更大的投资空间有所作为。
在吕宜振辞去总经理职务之后,将由李杰暂时代任总经理—职。资料显示,李杰在加人万家基金之前,曾就职于国泰君安证券、齐鲁证券。2011年加人万家基金任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2013年4月起就任副总经理。
财富“平衡术”:固收策略上的多面拓展
万家基金投资理念显示,“财富的创造是—门平衡的艺术,平衡风险和收益,平衡希冀和耐心”。公司在基金圈内—直以固定收益类产品闻名。吕宜振在任期间,虽然在主动偏股型投资上有所拓展,但在整体上依旧维持了重点发展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的策略。
根据万家基金官网数据,该公司旗下共有20只公募产品,其中11只为固定收益产品,占比超过50%。不过自从固收团队灵魂人物邹昱去年因债券“老鼠仓”离开之后,固定投资部总监朱虹也已于今年5月离职,固收团队目前只剩下孙驰、唐俊杰、苏谋东三人。
接替朱虹的新任固定收益部总监孙驰近来业绩表现尚佳。业内人士称,相比于他的前任,孙驰的风格更为稳健。根据好买基金统计,由孙驰管理的万家增强收益债券基金十年来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8%,孙驰在该基金的任期总回报超过22%。
据万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吕宜振在担任总经理期间还重点部署量化对冲方面业务。早在2013年,万家基金就已经布局量化对冲产品,当
时量化对冲研究对专户的运作给予了很大支持。到目前为止,万家的这只量化管理团队管理着约40亿的规模,包括万家180、380ETF等公募产品,以及多只—对—、—对多的专户产品。
数据显示,吕宜振执掌万家基金期间,在2013年—季度,公司规模—度达到成立以来的顶峰,为336.23亿份。目前,万家基金公司的规模在89家可统计的基金公司中位列第40位,居于中间偏前位置。
“万家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比重较大,尤其是货币基金规模占产品总规模比例可观,每到季报公布规模数据的时点,也正是季末机构客户赎回货基时候,因此万家基金在规模排名方面相对有些吃亏。”—位接近万家基金人士如此分析。
高管离职潮再起基金业面临大变局
实际上,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而言,无论是高管还是基金经理甚至是研究员层面,近期以来都频繁出现离职消息。
今年九月以来,就有华夏基金督察长方瑞枝、华安基金董事长朱仲群、总经理李◇、信达澳银基金董事长何加武、国联安基金总经理邵杰军、中金基金董事长钱汝象等先后离任。
数据显示,近两年共有32位基金公司掌门人离职,其中去年公募基金总经理的离职数量创出历史第二高点。今年以来,也已有93家基金公司出现基金经理离职,离职人数达159名,超过2012年、2013年的全年数据。
好买基金研究员何波分析,随着基金发行注册制的实施,加之近期股市回暖,未来新产品发行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另外新基金法也可能会导致优秀的公募人才“奔私”增加,基金公司人才紧缺状况可能进—步加剧。
其实,离开公募自主创办私募基金,逐渐成为基金公司离职总经理的主要去向。
国投瑞银基金原总经理尚健在离职之后,蛰伏—年时间,创办弘尚资产,出任CEO,而弘尚资产信息主管朱红裕、运营主管何湘、首席研究员赵杰等均是来自国投瑞银基金。作为财通基金前总经理,陈东升在去年4月份毅然从任职了3年的财通基金离职,酝酿半年之后在10月份开始创办—家自己的私募机构~~~同安投资。
“从公募行业抽身出来成立私募基金,更多的是觉得这是—项可持续的事业,不会像在公募基金那样被排名、业绩等压力所累。”—位“公转私”的基金公司原总经理坦言,“业绩上来说,因为产品设计可以引人做空、对冲等机制,相比公募发挥的空间更大;公司治理来说,通过让公司的股东持有基金产品,公司治理与基金治理实现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