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新汇改应树立底线思维
- 发布时间:2015-08-24 07: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张明江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以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随后,三日汇率累计跌幅达到4.66%。一时间,“货币战争论”、“崩溃论”、“大幅贬值以促进出口”等言论喧嚣,人民币贬值成为众矢之的。
在短暂的快速下跌之后,市场开始更加理性地从发展视角来认识这一事件。那就是,本次调整的出发点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贬值则是汇率机制调整的即时结果;这种变化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只是调整的时机和背景比较敏感而已。
要注重世界经济环境的复杂性
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价,其变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大宗商品价格乃至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尤其要关注其他国家后续可能的政策应对。
特别需要提及的一个背景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趋势。今年以来,主要国际货币如欧元、日元、澳元、加元兑美元全都表现为贬值走势,而巴西雷亚尔、南非兰特、印尼卢比、泰国铢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近段时期更是大幅跳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也表明,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出现如此严重的持续下滑值得高度警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不可复蹈。
就人民币汇率改革而言,其直接目标无疑是健全汇率形成机制,并以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本次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的基础上,后续措施还可能包括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进一步丰富外汇市场产品和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等。但鉴于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任何与之相关的改革都应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
应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
一是警惕人民币短期贬值可能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
今年一季度,受人民币贬值影响,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下降、购汇意愿上升,跨境资金流出压力增大,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逆差914亿美元,外汇储备减少1130亿美元。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人民币回升并保持稳定,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明显减弱,当季银行结售汇逆差大幅收窄至139亿美元。虽然不能根据本次的快速下跌认为人民币将就此进入贬值通道,但如何引导市场形成稳定预期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国内股票市场刚刚经历了一轮惊心动魄的下跌,现在仍然相对脆弱。
二是慎重看待和稳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未知何时起,放开资本项目好像成为一种时尚,不放开就成为落后的代名词。批评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这显然是一种错误认识。
一方面,资本项目下的内容很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开放;另一方面,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已有很大进展,除少数项目外主要跨境资本交易都有相应的正规渠道实现。可以想象,本次人民币快速贬值,如果没有资本项目管制这道防火墙,一旦被那些虎视眈眈的国际热钱所利用,股票市场的践踏式下跌有可能在外汇市场上重演,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今年7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将原来的相关申请程序简化为备案制,取消了对上述机构的额度限制,并将投资范围从现券扩展至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债券远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交易。这是资本项目开放的新进展,但对其中蕴含的风险也要警惕。
三是理性对待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一事件。
8月12日,IMF发表声明称“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新机制是受欢迎的举措”,并表示“中国可以,并且应该致力于在2—3年内实现实质浮动汇率”。所谓实质浮动汇率,是在大多数时候没有购汇干预,也不再存在波动区间,但在非正常市场条件或市场过度波动的特殊时期,可以通过干预来稳定汇率。这意味着两个最重要的调控手段——中间价报价和浮动区间控制——都需要解除。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任何金融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等,都需要根据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与条件,按照既定的思路和原则,有步骤地协调推进,不应该为了迎合加入SDR货币篮子而打乱改革步骤。
应该注意到,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阻力。这固然与人民币贬值的市场预期有关,但也充分揭示了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并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复杂性、困难性和长期性。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