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财经 > 外汇 > 外汇资讯 > 正文

字号: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新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1-17 16:48:07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郭伟莹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首先请您谈谈一年来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离岸市场建设方面的新进展。

  陈德霖:2014年11月27日,马凯副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香港银行公会代表团一行。国务院领导对香港金融业很重视,我们也汇报了香港一年来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状况,我用三个字形容就是“丰收年”。最近最大的一个举措是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的开通。此外,香港资金池存款总量已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离岸资金加起来大概是2万亿元,香港的资金池超过了5成。当然,离岸中心的发展不能光看存款余额的规模,还要看其他很多指标,比如看资金池能够支撑金融中介活动的能量有多少,能量越大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还有几个反映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的指标,也可以看出这种能量的累加速度之快。

  一个是跨境贸易的增长。2009年4月8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个城市开展,2010年又进一步扩大试点。2009年7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公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香港与内地试点城市之间正式开通货物贸易项下的人民币结算通道。当时内地能用人民币结算的企业只有几百个,后来陆续开通了。人民币国际化始于人民币贸易支付,2014年前10个月进入香港银行初步贸易结算交易的总金额已达5.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73%。内地以人民币支付的对外贸易同比增长也很快,为52%,而香港的增长比这个数据还要高。

  还有一个指标是“点心债”的发行。香港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也是人民币“点心债”发行的中心。2014年前10个月点心债发行1666亿元,比2013年多40%。另外,香港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基本上都贷出去了,但是头几年银行贷款需求不多,原因是人民币跨境使用有局限性。现在渠道陆续打通以后,回流到内地的使用率也高了,所以,香港2014年前10个月,银行贷款余额为1680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5%。

  另外两个指标是外汇交易量与跨境比例。香港已经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现货和远期外汇交易三年前平均每天是75亿美元,两年前增加到150亿美元,最近每天增加到了300亿美元。说明外汇交易的深度不断扩展。还有一个指标就是人民币即时结算外汇交易额。香港的贸易、商业、金融的交易,最终还是表现为支出和收入。交收用人民币,开始试点时,基本没什么交易,2010年为53亿元人民币,2011年为1200亿元,2012年是2500亿元,2013年是4000亿元,最近每天交易额平均为8000亿元。这表示经济活动在离岸基础上蓬勃发展。那么8000亿元的支付中有多少是跨境交易?有统计是1∶9,其中一成为跨境交易,包括香港与海外间以及海外与海外间的交易等,其余九成的交易双方都在内地。也就是说,离岸业务中很多贸易支付是不跨境的。这个比例过去几年变化都不大。中国是很大的贸易国,但很多都是转口贸易,即在内地生产的货物,卖给香港的公司,香港的公司再转卖给另外一方,可能卖给新加坡、泰国公司等。这里有两个交易,每一个交易都产生贸易支付,5万亿元支付额是非常高的。

  记者:请您谈谈香港银行业在“沪港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自贸区建设与“沪港通”的实施会对香港经济金融产生怎样的影响?

  陈德霖:“沪港通”是香港和上海两地金融合作的重要标志,也是内地资本账户可兑换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沪港通”除了为在岸、离岸人民币流通开辟另一条重要的渠道外,还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安排。因此不应该只看重“沪港通”短期交易量的高低,要对沪港通长远发展充满信心。另外,“沪港通”再次确认了香港作为内地金融开放境外试点中独特的角色,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投下了重要的信心一票。

  “沪港通”在香港是由香港交易所牵头,监管部门是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安排资金往来和兑换,以及针对香港市场一些流动性安排采取配合措施。其中,我认为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金融基础建设,这是一项中长期工作,我们首要的是确保沪港通开通后两地的交易、货币的兑换支付顺畅。金融管理局已委任7家银行做流动性回购安排,包括中银香港、汇丰、渣打、法国巴黎银行、花旗、工银亚洲及建行亚洲这些“一级流动性提供行”(Primary Liquidity Providers)。获委任的银行需以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平台,推动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建设。金管局与每家提供行签订双边回购协议,提供日间和隔夜的流动资金额度,以协助它们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相关活动时可以更好地管理流动性。为进一步支持银行间人民币支付的有效和畅顺运作,在中银香港作为人民币清算行提供其日间资金安排以外,金管局还设立了日间回购交易机制(intraday Repo facility),额外向中银香港提供最多达100亿元人民币的日间资金。金管局按照银行借用日间资金的实际时间收取费用。

  谈到沪港两地的关系,我认为,香港和上海并不存在直接竞争的关系,香港和上海市场服务地域不同,服务的实体经济对象也不同。在目前资本账户仍存在管制的情况下,上海越开放,香港和上海的商贸及金融联系就会越多、越密切,能创造的商机就越多。中国资本账户管制逐步放宽必然是双向的,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就更容易开展面向内地企业和居民的业务,包括融资、发债和理财等。在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规模,目前内地银行存款总额有110万亿元人民币,金融体系资产总值高达160万亿元。内地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会提供更大的政策空间,香港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绝对有能力在这个庞大的市场发掘和拓展更大的商机。

  记者:为了配合沪港通的实施,对香港居民取消了每天2万元的兑换上限。请您谈谈放开限额的意义所在。

  陈德霖:从2014年11月17日开始,香港居民兑换人民币不再有每日兑换上限的限制。过去香港除了人民币以外,其他货币兑换是无限制的,比如港元换美元、美元换欧元等。2004年,香港金管局与人民银行签署了一个协议。为方便香港居民买卖人民币以及汇款,同时防止炒卖行为,制定了每日兑换人民币2万元的额度。随着人民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很多香港居民觉得2万元的额度太不方便了。比如,对于香港热卖的ETF,客户一天只能买2万元。如果某位居民要买100万元,就得花50天时间。而50天之后股价早就变动了,居民可能又不想买了。反之也同样不方便。金管局与香港银行业界和内地有关当局就放宽香港居民兑换人民币的限制进行了不少讨论和沟通。我们认为,香港居民的人民币兑换从在岸市场改为到离岸市场平盘,是最合适的方案,因为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资金池已超过1万亿元,而人民币外汇市场也已经有相当的深度和规模,银行为香港居民兑换人民币时在离岸市场平盘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取消兑换限额之后,香港居民参与沪港通以及各种人民币的金融交易将更加方便。另外,根据“离岸事情离岸办”的原则,香港居民的人民币现钞兑换以及银行对香港居民的人民币贷款和融资的限制也将不再适用。这将有利于香港金融机构推出和发售人民币理财产品,也会将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提升至一个更高的台阶。

  记者:今后香港金管局会采取哪些措施推进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

  陈德霖:市场力量固然重要,但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步伐很大程度仍取决于政策空间。近年来,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一直在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五年来内地陆续推出多项政策,为扩大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深度和广度创造政策空间,使得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迅猛发展。从理念上讲,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有政策空间。政策要放松、放开,资金才能够流动,市场才能运行,投资者才能去购买人民币,企业才能用人民币自由贸易。

  政策有了还要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监管机构在这方面应担任重要角色,包括建立支付系统、流动性管理机制等。流动性管理是市场行为,各家银行各个币种都要有一个很好的流动性管理。但是,流动性管理不光是银行自己要管好,央行在市场流动性出现紧张的时候要进场,做一些资金的助力和协调。我认为,基础设施一定要走在前面。2007年,香港还没有跨境贸易支付,但我们当时已经筹建了香港银行之间的大部分支付系统。我觉得基础设施建设应大大早于业务的发展。2009年香港跨境贸易结算开始起步,2010年每天平均规模才53亿元。交易量很少,微不足道。但现在这个数据很快就上来了,增长的势头很猛。离岸市场发展如此迅猛,如果现在再临时搞基础设施建设,就会大大延缓人民币离岸业务的进程。

  我认为政策空间主要在于人民银行、外管局、金融监管部门对于资金流动的放松。兑换额度取消后,香港居民的兑换需求上升很快,对银行产品的需求上升得也很快;银行的反应也很迅速,有些银行在当天就已经推出了新产品。未来一两年,预计香港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产品开发、产品种类方面会有不断的创新,会不断有一些新产品问世。

  还有就是流动性。流动性越高的市场,越能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特别是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起步阶段,“活水”尤为重要。因此,金管局一直在主动推出增加本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的措施。2012年6月,推出了T+2交收期回购安排,2013年1月和7月逐步将交收期缩短至T+1、T+0。为了使银行更方便和更有效地管理人民币流动性,我们实行了全时服务。一是当天用的额度,比如早上要代客户付钱,银行的结余不够时,金管局可以提供,但收市前要还回来。二是明天要钱,今天通知,金管局也会安排。香港银行的通常做法是,下午股市的钱要还回。怎么办呢?金管局用自身的资金给它,这就是T+0了。也就是说,下午统一市场收市后,我们依然可以提供流动性支持。另外,金管局还可以提供香港的隔夜流量资金。这就可以看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对保证流动性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记者:您认为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发展应当是怎样的关系,人民币国际化目标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您如何看待香港与其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关系?

  陈德霖:在岸市场、离岸市场只要有联系,价格差异就会越来越趋同。比如,沪港通未推出时A股差价比较明显,沪港通交易量多的时候,差价就会缩小。这是一个有联系的影响。

  当前,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存款116万亿元,香港市场是1.1万亿元,加上海外全部是2万亿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成为国际上唯一的硬货币。很多金融市场的计价都用美元,美元的主导性很强,离岸美元占在岸美元规模的3成。因此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我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国改革方向坚定明确,政策会越来越开放。

  在所有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中,香港的离岸金融市场是最大的。人民币国际化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可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但这不代表我们已经走得很远了,国际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2009年以前,中国的外贸不可以用人民币结算。从2010年开始,外贸中支付人民币的比例是2%,2011年是7%,2012年是10%,2013年是15%,最近是2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持续发展的态势很明显。我认为再过5年、7年时间,这个比例应该可以增加到7成或9成。

  发展前景广阔,还需要政策的配套、推广,使企业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可以想象,如果资本账户开放,海外的人都用人民币,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收回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在海外流通、使用、沉淀,而且不只具有支付功能,还应有投资功能,最后还能储备在央行里。但最基本的功能是支付功能,还要有清算中心。要在英国、法国、欧洲等地搞人民币业务的清算。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推进,当然还有很多事要做。

  人民银行前两年推出RQFII,总共批准的额度是7700亿元,其中香港占到2700亿元,而其他国家或地区总计5000亿元的额度中仅使用了不到250亿元,即不到5%。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香港有最大的资金池,有活跃的金融市场。很多人民币的投资人头寸在香港,一些基金公司设计了很好的产品,如A股的ETF,在市场上很热卖。而海外的产品还没有那么丰富,资金池也不够大,做了以后卖不出去。等以后资金池累积多了,客户人民币头寸多了,自然就可以了。

  我认为,未来金融中心的竞争取决于“软实力”的较量。香港与内地在贸易、投资、金融领域有不可取代的联系和优势。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海阔天空,香港具备了明显的先行和先天优势。随着内地资本账户管制逐步放宽甚至撤销,人民币国际化将越趋成熟,可以预期将有更大的政策空间支撑多个离岸人民币市场共存共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香港在集中精力深化自身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同时,还可携手其他金融中心,共同推动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实现双赢。记得2012年会见英国财长时,他说英国要推动人民币业务发展,想尽最大努力开发人民币在伦敦的流通,最快的方法就是跟香港这个平台连起来,共同促进。我当时就马上同意了。香港和伦敦有一个论坛,目的是促进两地主要银行的合作。我们也在研究如何运用好香港这个资金池以及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给英国的银行提供服务,将两地的平台连起来。比如,英国的欧洲客户比较喜欢投资“点心债”,为此只要跟香港市场连起来就可以进行。现在,香港地区与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都有共同协助的平台。我认为,香港与其他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并非是直接竞争关系,而是互利互惠的。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