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外汇 > 外汇资讯 > 正文

字号: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需走出“事后评价”误区

  • 发布时间:2014-09-04 00:31: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燕

  5月29日以来,人民币重回升值轨道,3个月时间已收复了2-4月贬值期间的6成失地,人民币双向波动格局初步成型。其实人民币的波动幅度与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相比并不大,与俄罗斯卢布、阿根廷比索等新兴市场货币相比更是不值一提,但如此温和的双向波动仍令习惯于单边升值的境内企业手足无措,各种非理性行为人为放大了双向波动的经济成本。痛定思痛,两点教训值得重视。

  首先,不应高估人民币的阶段性贬值幅度。

  经济转型下的增速放缓、外部经济疲弱限制出口扩张、美国退出QE诱发资本外逃预期等内外因素作用下,市场很容易形成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这是今年4月底众多企业在人民币贬至谷底时仍不愿结汇的重要原因,因为当时的主流观点是人民币将继续贬值。

  人民币今年2-4月的贬值与2012年4-7月的贬值存在一点关键区别:境内结售汇格局。2012年受欧债危机恶化影响,亚太地区发生较为明显的资本外流,我国亦受冲击,境内结售汇逆差与人民币贬值同时出现,4-7月累计逆差95亿美元;但今年各月银行结售汇均为顺差,2-4月银行结售汇顺差总额高达956亿美元。

  2012年人民币的贬值行情随着结售汇重回顺差而随之逆转,理性投资者本应合理推断出在结售汇持续顺差格局下,今年的人民币贬值一定是阶段性的,且幅度不会很大。央行也多次明确指出“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升值或贬值的基础”。然而在4月底美元对人民币达到6.26上方时,市场压倒性的预期仍是人民币将继续贬值,甚至有机构认为美元兑人民币将升至6.60上方。在这种舆论氛围下下,大量出口企业在6.26附近的价位仍拒绝结汇,遗憾地错过了可能是年内最好的结汇时机;大量进口企业则积极购汇,极大提高了财务成本。忽视市场数据和央行权威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今年四季度美联储将结束资产购买,且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启动加息,可以预见彼时市场可能再次掀起人民币贬值预期高潮,但从2012和今年人民币的两轮贬值行情看,在结售汇整体顺差大环境尚未根本扭转的前提下,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很低,企业不应再次成为羊群效应的受害者。

  其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应尽快走出“事后评价”误区。

  远期与期货合约是简单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在成熟的财务管理机制下,其作用在于锁定成本和收益,消除未来结售汇价格的不确定性。但受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影响,众多企业习惯于将远期(或期货)合约的执行价格与到期日的即期汇率进行对比,以执行价格是否优于即期汇率作为财务管理评价标准,此时远期和期货合约被赋予了严重的赌博色彩。在这种“事后评价”机制下,即使远期和期货的价格已经明显优于企业的成本底线,财务管理人员也不敢轻易签订合约锁定收益,这是今年众多企业错过上半年大好结汇时机的另一重要原因。

  在双向波动频率增大的背景下,未来即期汇率的可预测性大为降低,坚持在即期市场操作,不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将使企业完全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中;但如果企业执著于上述“事后评价”机制,在衍生工具的运用中财务管理人员必然患得患失、进退失据。尽快建立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和评价机制对于企业适应人民币更为频繁的双向波动极为重要。

  总体来看,在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和结售汇维持顺差的大格局下,市场应对人民币维持基本稳定乃至一定的强势具有信心。双向波动是大势所趋,但在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的情况下,频繁的较小幅度的双向波动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国际信誉,有利于银行和企业逐渐适应新的市场波动形态,完善财务管理理念并创新风险规避工具,与我国“主动、渐进、可控”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原则也更为契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