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外汇 > 外汇机构专栏 > 正文

字号:  

推进人民币双向波动迎来新契机

  • 发布时间:2014-09-19 00:31:4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6月以来,人民币贬值行情扭转,截至9月中旬,连续3个半月的升值行情令人民币收复了2-5月贬去的大半江山。不过,近期国内较差的经济数据令人民币再度承压,境内即期成交价连续贬值,离岸人民币9月15日单日贬值高达290基点。笔者认为,这也许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双向波动常态化的一个有利时机。

  第一、市场的自发调整是近期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让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主导作用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近日央行人民币中间价相对较为平稳,但即期汇率连续贬值,显示8月外汇占款环比下滑和低迷的宏观数据对市场心理造成了较大冲击。外汇市场这种非外力作用下的自发调整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也是进一步驱除长期弥漫市场的升值预期的好机会,若市场参与者能够习惯人民币汇率随经济数据的波动而起伏,无疑有助于央行逐步退出常态式干预。

  第二、人民币双向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都有待提升。从年初计算,今年人民币最大累计贬值幅度不过3.4%,无论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发达国家货币相比,还是与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等新兴市场货币相比,其波动幅度都十分有限,且波动频率很低。人民币今年的贬值之所以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主要原因不在于其贬值幅度,而在于其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升值惯性,重创了单边升值预期。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波动频率,扩大波动幅度是彻底扭转市场思维定势的必需过程。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当前市场自发的调整恰好提供了一个顺势而为的机会。

  第三、市场对人民币维持中长期基本稳定的信心并未动摇。人民币较大幅度双向波动最大的潜在风险在于市场情绪失控,导致恶性贬值,那时货币当局将不得不出手维稳,这种被动而为无疑成本高昂,但在现阶段,这种潜在风险完全可控,因为市场对人民币的基本信心并未动摇,甚至多数投资者仍对人民币在中长期维持强势抱有较强信心。

  从远期结售汇数据的波动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这一点。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阶段,我国出口企业对远期结汇利用较多,而进口企业对远期售汇利用相对不足。例如2013年远期结汇签约3521亿美元,占当年出口规模的15.9%;远期售汇签约规模约2200亿美元,仅占当年进口规模的11.3%,远期结售汇顺差高达1321亿美元。若市场对人民币形成了比较强的贬值预期,那么远期售汇应明显增长,但实际情况是,今年2-7月,远期售汇签约月度均值约为173亿美元,较2013年月度均值下滑约5%,较2013年同期月度均值则下滑了12%,这说明面对人民币的大幅波动,多数企业并未发生严重恐慌,而是在耐心等待人民币重回升值轨道。

  企业之所以对人民币的中长期强势抱有信心,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维持以及境内净结汇格局的延续。今年前8个月,虽然资本外流迹象有所显现,但超过2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无疑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与此同时,银行结售汇1-7月实现1894亿美元的顺差,即使在人民币贬值最为剧烈的2-4月,各月结售汇也均为顺差(尽管规模大幅萎缩)。这进一步表明,局部的资本外流虽然存在,但并未威胁到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稳定与安全,人民币并未失去作为强势货币的基础性支撑。

  总体来看,尽管经历了一轮对市场冲击较大的双向波动,但人民币无论波动频率还是波动幅度均有较大进步空间。当前经济数据较为低迷,人民币前期的持续升值行情因市场自发的调整而扭转,这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双向波动提供了较好的契机。同时,在市场投资者对人民币中长期的基本稳定并未丧失信心的情况下提高波动频率、扩大汇率波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贬值预期失控风险,实现由单边升值向双边波动的平稳过渡。(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