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消费者1个月内被19次盗刷 易联支付遭质疑

  • 发布时间:2015-12-07 11:15: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然而便捷的同时,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办理支付业务的客户资金风险案件却频频发生。

  近来,《经济参考报》记者接到一些消费者关于银行卡被易联支付盗刷的投诉。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暴露出部分支付机构一味追求支付便捷而忽视支付安全、支付系统存在严重漏洞、客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

  消费者:一个月内遭19次盗刷 损失5900元

  家住湖北的王先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己于11月15日晚上7点在家中上网时,邮箱提示银行卡有一笔100元的成功交易记录。王先生立即查询该卡交易记录,结果发现从10月16日至11月15日,易联支付共分19次刷掉了卡中共5900元。“我立即打电话给易联支付反映情况,后按照易联要求发送了回执,将证件照、银行卡照、通话清单照等均发给了易联方面。”

  11月17日,也就是两天后,易联支付回复称,根据核实,王先生在10月16日早上曾致电易联支付的020电脑语音电话确认付款,这说明刷卡消费情况是王先生知晓的,于是便未再跟进此后的交易。

  对此,王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我都不知道那个020开头的电话是什么,也并没有接到过那个电话。”

  “由于这个所谓的呼入电话,易联直接否认我的所有提交材料,并不予跟进。之后我又打易联客服电话,客服说‘退款一事不关他们的事,是后台技术部门的事情’,并且告诉我只能通过邮箱与技术部门联系,24小时内会给我回复,但我等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回复。”王先生告诉记者。

  令人感到蹊跷的是,王先生通过苹果APP交易记录查询到的这些钱款是被用来充值购买了游戏梦幻西游,但通过银联查询到的消费记录则是被用在了航空4511这个平台。“我拨打客服电话咨询,如果通过银联进行支付,那么时间上应该是银行第一方,银联第二方,最后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但根据我查询的所有细节包括易联支付给我邮箱发送的交易成功邮件,时间上全部是错乱的,根本不是正规流程。”王先生对易联的交易流程提出了质疑。

  对此,王先生说他曾致电易联客服,但对方无法给出解释。“我还打过银联的客服投诉,银联表示,这是易联提交的交易,需要去找易联解决。”

  投诉不鲜见

  无独有偶,方女士在21CN聚投诉网站也表示,自己的银行账户于11月4日产生过4笔异常交易,其中1笔50元,1笔100元,1笔100元,1笔50元。这几笔也是通过易联支付平台以及北京帮付通科技有限公司支付的。

  田女士称,“本人并无在此期间使用过该支付方式作过任何消费,甚至在此之前并未听说过易联支付,故认为该款项为他人非法盗用”。“易联支付平台未经本人允许,却保存有本人的所有重要信息;未经本人允许,无故盗刷本人银行卡内钱款,该平台存在重大漏洞。”田女士投诉道。

  辛先生于11月22日下午5点34分也发生了银行卡被盗刷。辛先生表示,因当天手机没电,到家比较晚回去就睡觉了,第二天醒来却发现银行短信提示前一天易联消费了285元。辛先生立刻拨打银行客服咨询消费情况,银行工作人员称该笔消费发生在易联,需联系易联给予解释,并把卡冻结了,称可能是盗刷。辛先生随后拨打易联客服,易联称该笔消费为手机充值,充值手机为新疆号码。“易联的问题给很多人带来了资金损失,存在安全隐患。”辛先生直言。

  易联支付:“按照常规情况是不会发生问题的”

  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易联支付风控总监冯存婷,她告诉记者,“易联支付在2011年就拿到了央行的相关支付牌照,因此在刷卡流程、安全标准等方面,都是符合央行标准的,按照常规情况,是不会发生问题的。”

  至于为何消费者的银行卡会被盗刷,冯存婷表示,“可能是由于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取款密码、身份证信息等通过某种途径被非法获取,或者自己丢过相关证件。目前互联网上有很多木马、钓鱼网站、网络诈骗信息等,这些都可能使得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和身份信息被盗,如果是因为这种原因的话,实际上是用户自己的问题所致,用户需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各类敏感信息。”

  对于频发的盗刷事件,是否是由于该系统本身存在漏洞,冯存婷告诉记者:“如果有系统漏洞,有关部门也不会轻易发第三方支付的牌照给我们。”

  有数据显示,盗刷事件中有近半都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其风险漏洞暴露无遗。通常,对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捷支付方式,发卡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间多为默认开通,不法分子只要获得持卡人的银行卡号和手机号,通过向持卡人手机发送不明链接,诱使持卡人点击后将病毒植入手机,病毒软件将每次快捷支付的短信验证码截取后转发给不法分子,就可以进行多次小额支付交易,且不易被持卡人发觉。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非银行支付机构以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的小微支付服务为宗旨,适应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支付需求,网络支付服务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支付机构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问题和风险不断显现,消费者未能得到有效保护。

  对于此类安全问题,消费者也应当加强自我风险防控意识,在追求和享受支付便捷性的同时,应重视自身金融信息的保护,提高对支付业务内在风险的警惕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