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投资分享 > 正文

字号:  

八成以上网上支付风险源于信息泄露

  • 发布时间:2015-03-17 07:29:26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随着互联网兴起,大众理财意识觉醒,金融消费领域的侵权、违规和诈骗现象频频发生。15日,在线金融平台融360发布报告显示,71.5%的受调研网友收到过各种诈骗短信,49%网友表示曾遭遇理财产品虚假宣传,64%网友在办理房贷过程中曾遭遇“忽悠”。

  一面是金融消费诈骗的花样翻新,一面是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还很淡薄。在遭遇到各种金融欺诈之后,多达52.7%的用户则选择“自认倒霉”,只有47%的网友想到维权,包括想找企业官方求证或投诉的占27%、想报料到媒体或社交平台的占12%、想要投诉到监管机构的占8%。而其中真正能够将维权付诸行动的仅仅只有7%。另外,在融360的调查中发现,六成用户自认为“金融防骗水平差,容易被骗”。

  如此之高的用户比例没有任何维权行动,融360大数据研究院首席专家徐瑾分析认为,这和维权意识极其薄弱、维权知识和手段缺乏有关,同时也和现有维权途径流程繁琐有关,用户一般怕麻烦而放弃。

  同时,随着网络消费大军的崛起,一些不法分子也使出多样的网络诈骗手段,令人防不胜防。徐瑾指出,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支付的在线化,金融消费领域的骗术呈现出四个演变趋势: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被诈骗人群年轻化,被骗人群扩大;善于运用二维码、各种APP、快捷支付、“免费WIFI”新技术;诈骗流程更短、更快。

  据支付宝统计显示,2014年,支付宝主动帮超过700万面临风险的用户避免资金损失,这些拦截均发生在风险隐患给用户造成资金直接损失之前,为用户拦截了95%的支付风险。从拦截和处理的风险状况来看,最常见的风险类型是信息泄露引起的账户被盗和个人欺诈,占到网上支付风险的八成以上。其中,账户被盗主要由于个人身份信息和手机校验码泄露引起。

  业内人士建议,规避网上支付风险,用户日常需注意不要将银行卡、身份证信息和手机校验码泄露,社交平台上不要随意点击接收陌生人发来的文件、二维码和链接。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