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收藏 > 业界聚焦 > 正文

字号: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漫漫追索路

  • 发布时间:2015-07-20 14:32: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赵汇  责任编辑:胡爱善

秦公墓出土的金虎(曾流落法国)。资料照片

  秦公墓出土的金虎(曾流落法国)。资料照片

大堡子山出土的鸱枭(曾流落法国)。资料照片

  大堡子山出土的鸱枭(曾流落法国)。资料照片

大堡子山出土的蟠虺纹扁圆盉。资料照片

  大堡子山出土的蟠虺纹扁圆盉。资料照片

  近日,通过中法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7月20日,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 府将在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并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另据了解,礼县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调查报告中显示,已知有81件 文物流失在外,部分藏于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其中有一些仍在私人博物馆或个人的手中。

  璀璨夺目的早期秦文化

  璀璨夺目的早期秦文化,有文物作证。

  距离大堡子山遗址13公里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中,秦人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每天,都有众多游客带着自己对秦人的臆想在此等候。当大门打开时,各种展示出的器物令人惊叹叫绝。

  比如,出土于礼县圆顶山秦贵族墓,春秋时期的盛酒器——蟠虺纹方壶。通高52.8厘米,宽46厘米。盘式盖,大圈顶式捉手,盖下部微鼓,周边四面饰4只 对称的长尾立兽,兽首向下。器深子口,外敞,长颈,束腰。高厚圈足内聚,前后两侧各附两卧虎为支足。颈部左右两侧出兽首耳套璧形环,兽首上附镂空的凤首, 盖顶、盖沿、璧形套环、器腹均饰蟠虺纹,颈饰波带纹。全器在不同部位共附饰鸟、虎等动物18只……

  又比如,春秋中晚期的蟠虺纹扁圆盉。这个通高不过32厘米,宽35厘米的器物上竟饰有各类动物共计32只。有圆雕,有浮雕,有镂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生动活泼,配置协调,再衬以繁密细致的蟠虺纹,充分展现了春秋时期青铜器华丽瑰异的纹饰风格。

  但更让人震撼的是一帧照片——日本MIHO博物馆馆藏的一对金虎。两只金虎正是从礼县大堡子山流失的。照片中两只猛虎伏卧侧视,腰条细缩,前身后臀高高 隆起,形成波浪起伏,随时准备跃起扑向敢于来犯者的动态。但它们至今仍困于画中,在异国等待归来……如果单将这对金虎视作独立成件的鉴赏品,就大大低估了 它的价值。

  镈,是一种乐器,它的形状接近于钟,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当年,在大堡子山遗址“祭祀坑”中与秦子镈同出的,还有3 只铜虎,纹饰鲜明,制作精美。三虎与三镈相配,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含义。虎形象和鸷鸟形象一样,在秦国贵族葬丧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

  大堡子山81件文物流失海外

  流失的文物不止于此。1994年,历史学家李学勤、艾兰在美国纽约发现一对青铜壶,铭文为“秦公作铸鐏壶”,研究认为该壶出自礼县大堡子山被盗墓葬,器主为秦国国君。

  同年,考古学家韩伟在法国巴黎见到一批秦早期文物,包括金虎1对、鸷鸟形金饰片4对8件、小型金饰片30余件。经考证,金箔饰片出自大堡子山被盗大墓,墓主为秦仲和庄公。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亦发现32件秦国金饰片,包括鸷鸟形金饰片4件、小型金箔片28件。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法国吉美博物馆原藏金饰片及流散于海外的“秦公”青铜器应出自大堡子山被盗大墓。

  2006年对大堡子山遗址的科学发掘,特别是“秦子乐器坑”的发现,进一步从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证实:流失海外的“秦公”“秦子”等文物均出自大堡子山被盗大墓。

  礼县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调查报告显示,已知有81件文物流失在外,部分藏于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其中有一些仍在私人博物馆或个人的手中。

  我省严厉打击盗墓活动

  文物,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厚度。

  1993年,甘肃省文物局得知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被盗掘的消息后,立即派出工作组前往现场调查。6月,甘肃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保护 文物的职责,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加强文物管护工作。一批盗掘、走私文物的案件相继侦破,许多铤而走险的文物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大规模盗墓活动基本被 遏止。

  为避免盗墓悲剧再次上演,礼县专门成立文物局,建立了三级文物管护网络,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文物保护法,对全县野外文物遗存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摸底建档,并组织编制了《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规划》。

  2011年,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项目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计划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

  就在今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了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环境整治工程立项。这一工程估算投资1.78亿元。

  文物追缴助力先秦文明重现于世

  祖宗的遗留在海外漂泊,是人心头难解的结。

  对于流落在国内的文物,我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追缴。礼县公安局分别于1996年、1997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五次移交给礼县博物馆 共计480余件(套)文物,包括一级文物9件(套)、二级文物4件(套)、三级文物13件(套)。2011年,又移交文物124件。

  甘肃省博物馆也先后接收了公安部门移交的大堡子山被盗掘文物。这些文物多次出现在国内外各种展览中,向观众讲述着先秦文明的辉煌,也在倾诉着自己的不幸遭遇。

  在相关国家政府和友好人士的支持下,一些流失海外的大堡子山文物也回归祖国怀抱。2009年,美国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所藏的6件秦国早期青铜器捐赠给中国,包括秦公鼎3件、秦公簋2件(均有铭文)、秦式鍑1件。2011年,全国政协委员郭炎将自境外征集的2件鸷鸟形金饰片、1组小型金饰片捐赠给国家。

  中法专家组为文物鉴定“DNA”

  “如今,文物追索工作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目前流失文物的回归主要包括依法追讨、外交谈判、商业回购和捐赠4种方式。”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介绍。

  近两年,流失文物返还不乏其例,除了美国以外,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归还他国流失文物的行为也屡见报端,国际返还走私文物掀起了小高潮。这一次,法国向中国无偿归还32件秦国金饰片也十分具有代表性,成为了我国通过官方途径依靠两国友谊达成共识的成功案例。

  接洽之初,国家文物局向法国文物和文化部门致函,法国反应积极。2010年,国家文物局向法国政府提出促成文物返还,后者给予积极回应。2014年,国 家文物局再次明确向法国方面提出希望促成文物回归。此次,法国和中国组成了联合专家组,实地前往大堡子山搜集证据和调研。在做过金属成分相关分析后确定, 收藏在法国吉美博物馆的金器确是从大堡子山流失出去的。

  确定之后,归还又成为问题。根据法国相关规定,国有财产是不可转让的。法国政府 决定,将收藏吉美的金饰品退还给捐赠人,由捐赠人将4件金饰片通过中国驻法大使馆无偿归还给中国。与此同时,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也将另外28件金饰品直 接送到国家文物局。最终,经过中法两国政府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这些阔别家乡20多年的珍贵文物将于7月20日回归祖国。

  本报陇南特派记者 赵汇 来源:兰州晨报 作者:赵汇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