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文人画的肤浅外衣
- 发布时间:2014-11-25 08:59:46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原标题:扒一扒文人画的肤浅外衣
山水、花鸟是文人画的传统表现题材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有些文人要画画”,这是一业内人士近日观展的感受。文人画画,就这么不堪吗?非也。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有些文人要画画”,此句出自微信圈疯转的一则帖子,不少人看了会意发笑。
名家出书,名人书法,新水墨,新文人画,皆“异曲同工”,在专业人士眼中,均属玩票,当不得真。
亦有持宽宏态度者表示:文人要画画,虽无笔墨功底,但有学养,有见识,尚属可观,但既要以画来表达,还是要在笔墨上下点功夫。
曾经的文人画
听闻这句调侃,河南省画院专职画家李建强表示,其实文人画有两种定义:一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大体系”,一是当下市场或画家群体炒作概念,或者干脆是非专业出身的文化人,半路出家的“涂鸦”。
传统文人画泛指古时文人、士大夫的画作。有别于体制内画家的院体画及民间工匠画,格调高雅,讲究笔墨意趣,抒士大夫襟怀,精神诉求高于笔墨技巧。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文人画传统上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
宋代建立了皇家画院。宋徽宗亲自主持画院,以写实、形似为主导思想,发扬精工细刻的画风。上述画风在南宋绍兴画院继续得到发展。两宋宫廷绘画都追求高度“写实”。
可视为对皇家画院富丽写实风格的反拨,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画家倡导文人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
元代中晚期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及朱德润等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推动画坛的发展,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广为流行。其代表人物倪瓒就有一段具有代表意义的文人画论:“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至此形成。
到明代,文人画臻于完全成熟的境地。清代到了文人画鼎盛的时期,涌现了诸多顶级文人画家,最突出的是“四僧”,又以八大山人、石涛最为突出。
一路绵延发展,文人画在创作题材、艺术风格上形成鲜明的个性,山水、花鸟,尤其梅兰竹菊等成为传统表现题材,并产生了纷繁的艺术流派。而在艺术创作形式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成为文人画家艺术修养的综合呈现。
此“文人”非彼“文人”
不是毛笔写的都叫书法
新文人画的变味,除了概念炒作及利益因素,基本功的缺失是先天不足。“并非毛笔写出来的都叫书法。”胡聚堂笑道。
在一部分人群里,画几笔中国画,写写书法,成了当下的一种时髦。作家写字,名人画画,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当然值得倡导、鼓励,但其中也不乏另一种情况——写作成名了,或者在官场有了较高身份,想走走市场,来得快!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人是“以书为用”,从写字起就写的是毛笔字,接受的童子功训练;而今天,书法早已脱离了实用,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画家也成为一个职业,大学绘画专业入学学习的是基本绘画技巧,如何状物写实,造型训练。即便是中国画专业,也没有专门的毛笔书法训练。社会上许多人是到了四五十岁,成名了,拿起毛笔来了,感觉书法门槛很低,毛笔一写就是书法,实则先天缺失太多,在短时期内难以弥补。
“所谓书法,是有法度的,有严密的技术性在里边,而绘画,也须有严密规整的造型能力,倘若不具造型能力、书法造诣、诗文才情,仅借来一个诗书画印的表现形式,抄几行诗,还不是自作的,盖几方章,就标榜为文人画,不能不说已经背离了文人画原初的精神。”李建强表示。
爱之深,责之切,记者采访到的业界人士均表示,文人作画作书,有优势,宜提倡,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抒怀,有意趣,有意味,能引发人的思考,自然有它们的价值。但若就画论画,确有不足,既以书画来表达,就应合书法、绘画的法度,何妨找专业画家指点,下三五年功夫?
“当下的时代已经产生不了真正的文人画家。”记者在不同场合听过若干次这种悲观论断。何出此言?“时代语境发生了变化,文人成长与生长的生态环境也已今非昔比。”
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主席胡聚堂一语中的:“今天的文人是个职业,码字为生,昔时的文人是个身份,意指有学养,有态度,有襟怀,有品格,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的人物,至少理念上是如此。”
而书画,只是抒怀的载体,重点不在笔墨形式,而在要表达的内容与精神内涵。诗书画印这些传统文化样式,琴棋书画,都是修为方式之一种,也是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生命体验的方式之一种。“它们原本是一体的,是圆融共通的。”李建强说。
“中国文化讲究知行合一,要以自我生命去体认,体证,你的审美、心性、生活方式、艺术创作方式,都是一致的。这实质上就是修为,找到自己的本心、自性,明心见性,并呈现出一种审美取向。我们看一些大家作品,早中晚期的作品看似在变化,内在气息是一致的。生命在成长,你的艺术也在成长。齐白石、黄宾虹,八九十岁还在艺术上寻求变化,衰年变法,达至人书俱老,为什么?修为没有尽头。中国传统艺术和你的存在方式是和谐共生的,它让你认知自我,认知世界,从而得到身心的安顿。”
这段话看似离题,却是最真切地切中肯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