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收藏 > 收藏新闻 > 正文

字号:  

海外中国文物命运几何 或被收藏或回流或追讨未果

  • 发布时间:2015-05-28 10:1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宋宇晟  责任编辑:孙毅

  日前,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题为“中国:镜花水月”的展览。展览将一批馆藏中国北朝石窟用作时装展示的背景墙,引发中国网友的质疑,“年代久远的古代壁画是非常脆弱的,根本经不起如此折腾”,“我们看到在展厅尤其在壁画附近使用闪光灯的报道”。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近日在回应相关质疑时表示,所有展览使用的自然光都被过滤掉紫外线,且壁画已经用不受自然光影响的矿物颜料处理过,展览过程也禁止公众拍照,不会伤害文物。

  正如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原常务副主任胡志祥所言,中国作为这些文物最原始的主人,有义务也有权利提出我们的关切和质询:“你们可以拥有,但必须尽责”——这是今天中国应该做的。虽然那些文物已非我掌控,但对它们在海外的命运我们一定要发出坚定而有力的声音。事实上,国人对海外中国文物的关注,也从未停止过。

  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显示,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馆藏有中国文物163万件。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而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考虑到战争掠夺以及盗墓交易,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

  这些“已非我掌控”的文物在海外的命运如何?中新网为您梳理。

  被博物馆收藏的海外中国文物:非正规途径流失占很大部分

  作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一个主要的去向就是被国外博物馆收藏。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曾表示,“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无数,绝大多数以及重要的都藏于博物馆之中”。

  这其中,以非正规途径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占了很大一部分。甚至有评论称,“如果真把掠夺和走私的文物归还中国,西方国家很多博物馆就空了”。

  2015年3月,位于巴黎南部的枫丹白露宫中国馆遭窃。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曾说:“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是目前我掌握的,无论是博物馆也好,机构也好,收藏圆明园文物数量最大的地方。”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满载而归的侵华法军司令蒙托邦得意洋洋地将部分抢劫来的战利品敬献给自负的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面对士兵们掠夺来的精美文物,皇后喜不自胜。这些珍宝首先在杜伊勒利宫展出(该王宫在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中毁于大火)。因为这批文物数量特别大,欧仁妮皇后又决定辟出一个区域专门用来安置这些珍品。这就是枫丹白露宫中国馆的由来。

  据说,侵华法军司令蒙托邦前后总共送给欧仁妮皇后七车宝物,其中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等。

  此外,散落在海外的中国文物也有不少被个人收藏。已经回国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就曾被多位外国藏家收藏。专门研究圆明园的学者刘阳统计,这两尊兽首“大概被倒了五手,曾有过五个拥有者”。

  当然,被国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不仅以掠夺、走私这类非正规途径出境,也存在不少通过正常渠道流出并被国外博物馆收藏的例子。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曾在采访中表示,“一提到海外的中国文物,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被盗被掠而流失。其实,历史上很多海外的中国文物是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文化交流等方式出境的,最典型的就是外贸瓷器。”

  2015年3月,一本名为《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卷》的新书在北京发布。该书遴选195件套目前藏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进行介绍。事实上,藏于该馆的中国文物就有超过1.8万件之多。

  已回流的海外文物:通过捐赠、洽购、拍卖的方式回家

  除了藏于海外的中国文物,还有一部分珍贵文物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回流到中国。

  就在今年5月17日,河北省博物馆接受了收藏家郭鹏的捐赠,完成了一尊唐代汉白玉佛首与馆藏佛身的合璧。这尊佛首郭鹏赴日本考察时在一名藏家家中发现的,经鉴定后他认为佛首与河北省博物馆中一座唐代无头坐佛像的造型材质十分相似。当时他就动了购买的念头,后来通过香港艺术品商会的帮助,从日本藏家手里购回。

  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介绍:“这尊唐代残佛像是2006年在南宫县后底阁村出土的,当时只发现佛身缺失了佛首。”而这尊佛像是在2013年展出时,被郭鹏先生留意到的。据悉,佛像遭到破坏分离源于唐武宗灭佛运动,佛首何时流失于日本已不可考。这是河北省博物馆首次接受馆藏文物遗失残体归国的捐赠。

  以同样方式回归并完成合璧的文物,还有青铜重器“皿方罍”。

  2014年11月14日,国宝“皿方罍”在湖南长沙展出。这是历经百年分离终回故土的中国青铜重器“皿方罍”首次面向公众完整展出。

  皿方罍全称“皿天全方罍”,商周时期铸造,属酒器中的盛酒器一类,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器身高63.6厘米,器盖高28.9厘米,是迄今为止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方壘,被誉为“方罍之王”。

  皿方罍1919年在湖南桃源出土后不久,就因种种原因身盖分离。器盖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器身几经辗转,流落海外,直到2014年6月才由湖南省政府部门、相关单位、文博机构和民间收藏人士通力合作,成功洽购回湘,与器盖完璧“合体”。

  与以上两者不同的是,圆明园鼠首、兔首是由法国企业家皮诺家族购得并归还。2013年6月28日,皮诺先生将圆明园鼠首、兔首捐赠给中国。两尊兽首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鼠首和兔首原为北京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喷泉构件中的两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失。

  2009年2月,境外某机构举行两件兽首拍卖,引起社会强烈反应。此后中外各方都努力争取使兽首以合适方式回归中国。最终,两件兽首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并以其家族名义归还中国。

  虽然每次有流失海外的文物回流国内,都会引起媒体的关注,但通过捐赠或官方洽购方式归国的文物毕竟算是少数。此前已有媒体梳理了从1988年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外开放至今回到圆明园的流失文物。报道称,在27年间,只有寥寥6件完整的石构件文物真正意义回到圆明园。

  此外,个人通过拍卖购得文物近年来也成为文物回流的途径之一。藏家刘益谦就曾以2.8亿元港币明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有研究者称,全世界已知鸡缸杯在15只左右,市场上流通的仅3只,其他均被各大博物馆收藏。

  追讨海外流失文物: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通过国际间协议或者司法途径追回流失文物,近年也成为了文物回流的途径之一。

  例如,中美两国于2009年1月签署了合作打击文物走私的谅解备忘录,并加强了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美国还发起“长城行动”,专门打击走私中国文物来美的不法行为。

  2011年3月11日,在美国国土安全部与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见证下,14件珍贵的中国文物,结束一年多的“颠沛流离”,正式被返还给中国。这14件文物中不乏珍品:距今约1600年的北魏赤陶马、距今近1500年的北齐石灰佛像、距今1400年的隋代骑士陶马,还有唐代马雕像、宋代菩萨头像等。

  今年,一座在欧洲巡展的肉身坐佛引起持续关注。持有肉身坐佛的荷兰收藏家奥斯卡·范奥维利姆,在修复这尊佛像时对它进行了一次CT扫描,进而发现了里面的干尸。

  而福建大田县阳春村村民认为,这正是该村在20年前被盗章公祖师像。随后,国家文物局已经在与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合作,收集整理了宋代章公祖师像被盗的相关证据材料,并与荷兰驻华使馆进行协商。

  最终,持有佛像的荷兰收藏家愿意将它归还中国。不过,他坚持认为,这尊塑像里面不是章公祖师。

  当然,追讨文物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就是经历了一年多惊心动魄的跨国诉讼,才最终回归。

  1994年,一伙盗墓人用炸药和挖竖井的方法盗开了王处直墓,洗劫了随葬品,并将镶嵌在甬道和前室四壁的十块浮雕盗走,其后贩卖到中国香港。六年间,这批文物不知辗转至何方,直到2000年,出现在纽约的中国文物拍卖会上。

  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立刻与美国方面联系,希望其阻止拍卖活动,并将文物返还中国。收到中国方面提供的证据后,纽约州南区美国地方法院于2000年3月21日通知克里斯蒂拍卖行停止对这件拍品的拍卖,同时下达了民事没收令,授权美海关总署纽约中心局没收武士像。一周后,美国海关官员查扣了这件中国文物。

  不过,拍品委托人辩称此武士浮雕为其祖传文物,已拥有10年以上的历史。对此,河北省出示了包括浮雕与被盗现场遗留痕迹尺寸相同的证据,并出具了考古专家的证明。美国司法部门决定依法起诉这个香港货主,国家文物局代表中国政府参与诉讼。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美国司法部门最终做出裁决,将浮雕武士像无偿归还中国政府。2001年5月26日,王处直墓的彩绘石雕武士像返回中国。

  并不是所有的追讨最后都有成效。2014年,在诞生于唐朝的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建立近1300年后,三位民间人士向日本皇室递交了要求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信函。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是目前已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掠到海外分量最重、体积最大的文物。至今,这件唐代的文物仍藏于日本皇宫。

  短评:

  将圆明园鼠首、兔首捐赠给中国的皮诺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文化是未来发展最大的资产”。

  其实,文物之所以被称为文物,正是由于附加在其上的文化。当我们在谈论一件北宋官窑瓷器的时候,我们不会只关注它的使用功能,我们更多的是会关注这件官窑的年代、做工、款识或者都有谁用过、它曾被有哪些名人收藏。

  这就是附加在文物上的文化价值。它告诉我们这件瓷器从北宋一路走来的历史,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凝固着至今仍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虽然中国有如此之多的文物在海外流散,但附加在文物之上的文化却不应流散。

  今天,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回到祖国。我们所关注的也不应该只是这件或那件文物的价格、被谁买了、收藏在哪。附加在其上的文化价值才是文物真正存在的价值。

  文化才是“最大的资产”,这种穿越历史的文化价值远比那些文物更需要我们关注。(宋宇晟)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