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收藏 > 收藏新闻 > 正文

字号:  

火锅:吃出来的文化古董(组图)

  • 发布时间:2014-10-22 10:12:04  来源:人民网  作者:江兵  责任编辑:郭伟莹

  火锅,来源于民间,兴盛于现代。作为一种中国美食的典型代表之一,火锅得到了中国大部分人的赏识和钟爱。不管在什么时候,与朋友在火锅旁不见不散,在川渝地区都成了一种生活。火锅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史书中记载有五百五十几种食用方法,登峰造极令人惊叹。火性与补性相结合,可荤可素,一夹一涮即可食用,营养丰富,鲜嫩可口,入口味浓;食后通体舒畅,五脏功能尽调。现在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人们对火锅的热爱程度也逐渐升温。到今天我们吃火锅讲究的是吃法,但是在古代,火锅不仅在“吃”上下工夫,在火锅的器具上也很讲究。

有盘鼎 故宫博物院藏

有盘鼎 故宫博物院藏

  此鼎圆形浅腹,二直耳,三夔形扁足,足中部有隔似盘。颈部饰兽面纹带,兽面中间凸起一道扉棱,恰似兽面的鼻子。

  火锅,古称“古董羹”,如果追溯火锅的源头,当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说起。在商周青铜器中有一种鼎是炊器与盛器的结合体,在北京故宫中有这么一件——西周有盘鼎,有盘鼎又名灶鼎。鼎下有托盘用于盛放炭火,类似于今天的暖锅、火锅。在以往的考古发掘品和传世藏品中,带盘鼎较少见。此种形制的鼎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中曾出土一件。有盘鼎通高20.2cm,宽16.4cm,重2.26kg,从这件青铜器的容量来看来,盛满菜也只够一人食用,在分餐制情况下所用,一人一只,吃的是“小火锅”。

兽面纹青铜温鼎

兽面纹青铜温鼎

  1989年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腹部各面饰有上下两层环柱角展体兽面纹,两旁纵向共目夔纹。纹饰线条宽平,图案简明,一侧宽面横开一口,口前置门,门可上下转动启合,还设置了用来固定闭门的插销。外底之上5.5厘米处的腹腔设有内底,内外底间形成夹层,起着炉灶的作用,在夹层里放上炭火,加热的温度虽不及柴火燃烧之高。也可以保持所盛食物常温不冷。美味飘香。据专家说,这是中国的火锅鼻祖。

东汉三格锅

东汉三格锅

汉代分格鼎 南京博物院

汉代分格鼎 南京博物院藏

  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已是很普遍了。从考古发现来看,此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青铜一类,出现了铁火锅、陶火锅等;除了吃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锅”外,那时人们还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料汤、烧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分格鼎,汉代的火锅。又被称为古代版的鸳鸯火锅。在江苏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墓中考古出土的一件分格鼎,直接证明墓主、西汉江都王刘非就是一位火锅“吃货”。而且,不只证明他喜欢吃火锅,还证明他吃的是“鸳鸯火锅”。分格鼎,就是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其饮食原理如同现代的鸳鸯火锅,方便有酸、辣、麻、咸等不同饮食习惯的食客。

唐三彩火锅 重庆火锅博物馆

唐三彩火锅 重庆火锅博物馆藏

宋 瓜瓣兽耳铸铜火锅

宋 瓜瓣兽耳铸铜火锅

  在唐宋时期,火锅逐渐平民化,我们现在能够品尝到的涮火锅就是发明或流行于宋代。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一诗中有这么一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里的“小火炉”就是一种小火锅。在宋代,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时人便认为入冬了。这一天家家都举办“暖炉会”,过节般地围着火炉吃肉喝酒,此即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谓,“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暖炉会上,有的是吃烧烤,有的是吃火锅。

大明洪武年造银火锅

大明洪武年造银火锅

  明代火锅盛行,明代洪武元年火锅比较简单。建国初期,朱元璋比较节俭,金银器很少,金银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百姓是不许可使用金银制品的,即使皇家用金银器也很少。这件明早期银火锅:火锅盖上有大明洪武元年造铭文,火锅身上左有“子孙满堂”铭文,右有“有喜鹊落眉梢”的刻纹。火锅制作精细,器型少有。传说:“风羊火锅”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创。

乾隆御用银带盖火锅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御用银带盖火锅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银带盖大火锅,周身分为六小锅,中间有一小锅,放在银制炉架上,还带有盖子。外锅呈葵瓣,内锅呈花瓣,锅的外形非常像重庆近年才流行的鸳鸯火锅。此锅不仅造型独特、样式优美,更具有高超的工艺和艺术价值,浓缩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人文情怀。

银寿字火锅故宫博物院藏

银寿字火锅 故宫博物院藏

  银寿字火锅银质,由锅、盖、烟囱、闭火盖组成,锅内带炉,可用于烧碳。火锅的闭火盖上雕有镂空"卐"字纹,锅体满布金银圆"寿"字、长"寿"字、蝙蝠纹等,寓"福寿万年"之意。此锅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造型完美,为清代晚期慈禧太后经常使用的火锅。

清晚期 掐丝珐琅团花纹菱花式火锅故宫博物院藏

清晚期 掐丝珐琅团花纹菱花式火锅故宫博物院藏

  火锅为菱花形,圈足,上附錾刻镀金的提手和螭耳。蓝色地锅身上饰红、黄、蓝、白等色团花纹,漫撒周身,疏朗而隽秀。

  在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在清宫中被称为热锅,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曾被作为国宴,史书记载,乾隆非常喜好吃火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他在乾清宫筵宴宗室,一次办了530桌火锅。他的儿子嘉庆帝更有此爱好,在登基大典上,竟举办了1550桌的火锅宴,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十分壮观。慈禧太后也很喜欢吃火锅,火锅是她冬日里经常享用的美食。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