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收藏 > 收藏新闻 > 正文

字号:  

艺术品电商的困境:艺术家集体维权

  • 发布时间:2014-08-21 09:43:36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于娜  责任编辑:孙朋浩

  号称国内最大最早的艺术品电商哈嘿(Hihey)艺术网近日曝出被艺术家集体维权事件,数十位艺术家质疑其拖欠交易款和未交还作品,双方对此各执一词并将诉诸法律手段解决。当下艺术品电商风头正劲之时,维权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刺激了其他机构、艺术家、投资人等各方参与者,是资金链、经营方式还是商业模式问题?作为一起典型案例,哈嘿的走向无疑将对中国艺术品电商行业带来触动和反思。

  “维权门”始末

  事件缘起于8月5日晚,艺术家王军在微信上发布一条消息,称艺术品电商哈嘿(Hihey)艺术网曾以某展览项目为名骗取他及多位艺术家作品至今未归还。他呼吁受骗艺术家联合起来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2年10月,哈嘿艺术网邀请我参加2012年的三亚艺术季,当时借走了我以及朋友放在我这里的市场价值约90万元的6件作品,说3个月的展览时间之后归还。自从借走后,我索要了无数次,到现在没有给我一个结果,作品去哪里了也不知道。”王军称自己手上还有一个收条,盖有“哈嘿(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公章。

  哈嘿艺术网号称中国最早的领先的艺术品电商,是在2011年由一群美术学院的年轻人创办的艺术品在线拍卖网站,创始人兼CEO何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据称有近万名艺术家同哈嘿签约合作。

  王军的维权微信在艺术界朋友圈迅速传开,几天之内陆续有相关联的艺术家加入微信群主张维权,除了参加2012年三亚艺术季的艺术家,还有与哈嘿艺术网有着合作关系的艺术家们。

  8月7日,哈嘿艺术网在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将对王军的不负责言论提起诉讼。随后在8月8日的《哈嘿艺术网对近期质疑的澄清说明》中,分别就王军等艺术家质疑哈嘿扣留作品、拖欠画款等问题进行说明。

  按照哈嘿艺术网这份说明中称,2012的ART·SANYA艺术季由山西华宇集团主办,根据双方协议,哈嘿艺术网代理华宇集团邀请部分艺术家提供展品,所有展品的运输、保存以及保险等事项均由华宇集团负责。后因华宇同物流公司发生费用纠纷,导致物流公司质押一车艺术作品,而其他艺术品华宇集团以作品归属权不属于哈嘿艺术网为由,拒绝归还。

  华宇集团随后在8月9日,发布了《关于哈嘿艺术网不实言论的声明》,反驳称合作协议约定哈嘿全权负责借展、运输、接收、撤展工作,是哈嘿没有履行展品撤回义务。

  在双方的互相指责下,艺术家陈欣的3件参展作品至今仍是不知所踪,陈欣曾去艺术季的举办地三亚找过,也向主办方三亚华宇集团问询过,但均没有得到作品的下落。

  8月12日,哈嘿艺术网又在微博上公布了一条简短的消息:“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对《哈嘿起诉王军侵犯名誉权》的诉讼已经于8月11日正式立案。” 但在王军等艺术家的维权活动发起后,有数位艺术家被拖欠的画款已获结清,退出艺术家维权名单,其他维权的艺术家正在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

  低价营销曝弊端

  邹荃是此次维权艺术家之一,她2013年从欧洲回国发展,受邀在哈嘿艺术网注册。后来在卖画时她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她的一些作品被0元起拍,而并不是按照她之前定好的价格,她觉得自己的作品被强行地贱卖了。

  同时她还质疑哈嘿艺术网存在“假拍”,“在我强烈投诉时,工作人员告诉我如果觉得价格低,他们可以自己拍下来,我只需付佣金给他们就可以了。”

  实际上,0元起拍、秒杀等低价营销在目前国内艺术品电商中并不鲜见。截至2013年底,含拍卖公司线上业务的中国艺术品电商不低于2000家,从老牌艺术机构到传媒出版、商业零售等各路投资者都试图从艺术电商中分一杯羹,淘宝拍卖会、苏宁易购[微博]、国之美在线等纷纷上马艺术品交易,可见行业竞争是剑拔弩张。

  同时,一些艺术家也面临巨大压力,同电商签约的艺术家可能正好处于拍卖公司和画廊的盲点,他们年轻并没有什么名气,艺术创作也还不成熟,甚至是刚刚大学毕业,但他们也想要推广,需要生存,而电商则要争取更多低价的艺术品,所以共同的需求让双方走在一起了。

  据王军和多位维权活动参与者整理,有50多位艺术家涉及哈嘿艺术网的欠款欠画纠纷,事件涉及到的大多数艺术家都生活得并不好,其中不少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或者是年轻的艺术家。

  而在艺术圈从业多年的在3画廊负责人季晓枫看来,低价营销恰恰跟艺术品交易规律是相反的方向。“电商完全搞错了逻辑,买艺术品的人都希望买到的是值得的作品而不是便宜的作品。在艺术品交易中,买方参与度是最高的,买方对于一件作品的了解,不亚于机构或者画廊老板,大家对作品的信息是对称的而不是不对称,所以用0元起拍等手段实际上不会吸引到真正的买家。”

  大多国内艺术品电商定位于平价和大众的买家群体,是能买得起价格在5000到10万元之间的艺术品消费者和新兴藏家。季晓枫认为艺术品电商对于潜在买家的判断过于主观,“如果你攒了三个月工资要一件艺术品的话,你会考虑它的价格便不便宜吗?肯定是你特别喜欢的一件作品才去买,我觉得这类人群对艺术品的挑剔程度要超过那些专业的买家和有钱人。”

  “艺术品虽然有价格的差异,但是任何一个机构给出来的东西应该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作品而不是最便宜的作品,不能为充实网上的库存就不加选择地争取作品,我觉得这是从根本上犯了一个错。”季晓枫说。

  他认为电商出现拖欠画款的问题,正是跟经营方式和指导思想有关系,付款操作上拖一拖这种心理是很容易产生的,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点钱对艺术家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抱有侥幸心理的艺术家也反受其害。

  艺术品电商的经营状况是否真如宣传所称的签约上万名艺术家,成交额上亿?艺术时评人、媒体人陈晓峰认为这只是电商美好愿景和规划,“实际上做到那个规模,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范,目前国内艺术数据建设还处于投资和初级阶段,如何对接到客户端更需要一个互动的过程。”

  对商业模式反思

  国内另外一家知名的艺术品电商“赵涌在线”的创始人赵涌总结了三大难题:“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图片与实物有差距;第二,用户会比较担心在物流过程中破损或者遗失;第三,客人比较敏感的是在出价过程当中,出示价格是否是安全,是否被顶价或者作弊。”

  他认为艺术品物流和存储条件跟不上是艺术品电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据了解,国内几大物流公司均不对艺术品报价运输,专业的艺术品物流运输费用则如同天价。在技术和物流上的落后,也制约了中国整个互联网艺术生态的发展。

  对此季晓枫则认为更应反思商业模式。“总是想模仿别人的模式,照搬过来或者做点改头换面,遇到问题就会很被动。”他认为创造力是国内艺术品电商需要突破的一个最大难题。比如说艺术品电商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几个人想过,又该如何解决根本问题寻求商业模式突破,是这个行业的一个很大弱点。

  “电商动辄签约几千、上万名艺术家就是一个笑话,因为代理一个艺术家就必须要对作品市场推广进行非常大量的工作,我们画廊做了8年签约七八个艺术家,我觉得人力还是不够。”他认为电商不能去挖掘每个艺术家创作的价值,只是把图片放在网站上来卖,这种指导思想是导致艺术品电商经营困境的一个根源。

  但也不能说全面否定艺术品互联网交易模式,互联网的功能就在于用有限的资源能够整合全世界范围内相关资源,艺术市场上的运作者比如说美术馆、艺术院校、画廊、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等等是一套系统资源。通过大量工作把这些资源有效整合利用起来,让买画的人能够提高信息参与度,充分识别作品的价值,季晓枫觉得这样的互联网交易平台还是值得一做,但它能够发展多快还需要耐心。

  陈晓峰认为,艺术品电商生态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艺术中间方深入介入到艺术领域,更加需要构建一个相互信任的合作平台。当下艺术界需要更多的商业竞争形态,从而进一步优化这个行业的信息透明度,而不是等到损失人群、范围大面积爆发之后,才想到维权。

  陈晓峰身边有很多艺术家都在同电商合作,艺术家从传统的地理生态,比如早期的圆明园画家村、中期的798艺术区、现在的宋庄,已经转向更为互通的“移动互联网”空间。他认为未来更多的艺术新生态会在移动互联网空间加速形成。艺术品电商不是没有未来,而在于如何做出中国艺术品电商的商业模式、路径和渠道出来。他认为艺术品电商之路在未来会有新型的整合巨头出现。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