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收藏需走出误区
- 发布时间:2014-09-22 09:14: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毕晓娟
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和潘家园国际民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北京潘家园第十一届全国红色收藏交易会”近日在北京潘家园举行。为期3天的交易会,除红色藏品交易外,还举办了毛泽东像章专题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文物精品展,并首次举办了全国红色收藏文化高层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红色收藏专家和资深藏友就红色收藏的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
走出“红藏”误区
红色文献、毛泽东像章、雕塑、织绣品、老照片音像制品……一件件具有革命意义和时代特色的藏品被整齐地码放在摊位上,这些古朴的藏品背后记载着当年的生活状态,讲述着新中国曾经的政治状态和生活状态。
据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主任纪玉成介绍,近年来,红色收藏的队伍不断壮大,有近百万人;国内有19个省区市成立了红色收藏组织,不少市、县也成立了红色收藏组织;家庭红色收藏馆在全国有100多家,建立大型红色收藏展览馆的有30多家,很多展馆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中国艺术品收藏领域,红色收藏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收藏,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文化。”纪玉成认为,长期以来,红色收藏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红色收藏界存在着“重收藏、轻理论”的问题,这大大制约了红色收藏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从宏观上对红色收藏的发展方向及规律性、倾向性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推动红色收藏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轻理论”,国内红色收藏还存在其他误区。纪玉成表示,很多人对红色收藏的收藏范围认识不清,大大局限了红色收藏的定义,在他看来,“十月革命”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革命战争、建设新中国等活动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遗存的收藏都可称为红色收藏。来自河北的红色收藏家张清华总结当前的红色收藏现状,认为存在“重表轻里、重物轻文、重量轻质、藏而不露、藏而不研、厚此薄彼、收而不发”等问题,他表示,要时刻注意不蹈误区,逐步解决问题,红色收藏市场才能驶入快车道。
“红藏”也需谨慎
目前,红色藏品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徽章、塑像、瓷器、文献,到连环画、宣传画、老照片、战争地图……据业内人士分析,从2003年以来,市面上红色收藏品的流通量已经很少,藏家不会轻易向外抛售,这也造成了市场上的“老、精、稀”藏品价格水涨船高。
在众多红色收藏门类之中,频频爆出天价的往往是为数不多的红色经典画作。红色经典画作在拍卖市场上引起关注是从1995年嘉德的秋拍开始的。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送拍的刘春华1967年的作品《毛主席去安源》最终以605万元成交,成为当年嘉德秋拍油雕板块的最大亮点。据统计,自1995年至2012年,红色经典艺术品成交价过亿元的就有5件,作品的稀缺性和红色收藏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是这种市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红色文献也受到国内知名博物馆及众多红色收藏者的热捧。如几年前北京德宝公司首次举办的“红色收藏专场拍卖会”上,百余件“红色书刊”受到了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知名博物馆及众多红色收藏者的热捧。纪玉成告诉笔者,在红色文献中,凡涉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的领袖人物的藏品,国内外的买家都会十分关注,其中,最具收藏价值的当属早期的毛泽东著作。
虽然红色藏品价格节节攀升,但由于收藏爱好者功课不足,在市场交易时经常陷入赝品的泥沼。藏家郑先生表示,目前红色收藏赝品达九成,其中徽章与宣传画为重灾区,买家须格外警惕,如何去芜存真成为红色收藏当务之急。对此,纪玉成认为,爱好者要先研究、弄懂红色藏品的真假和历史价值,因为只有真品、珍品特别是孤品,才有收藏价值。另外,在藏品保存上也需要注意,不同的红色藏品有不同的保护方法,一些瓷器、纸制品需要格外保护。“目前,好的红色藏品在市场上很难见到,所以建议广大爱好者应该多参加各地组织的交流活动,交一些资深的藏家朋友,切忌闭门闷头搞收藏。此外,还可以多关注一些优秀的当代艺术家的红色题材创作。”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