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站的中国厨师:很多外国人常来蹭饭
- 发布时间:2015-11-09 07:18:00 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张明江
昨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开始159天的南极科考之旅。记者昨从武汉商学院获悉, 该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教师戴涛随行掌勺科学家们的餐饮。这是戴涛第二次踏上南极,2009年他曾在中山站负责餐饮管理与服务,在南极待了555天。
这已是武汉商学院连续6年向南极科考队派出餐饮管理服务团队了,该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王辉亚介绍,从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开始,烹饪学院每年都有师生前往南极,人数达13人。这些“南极料理人”中,副教授、中国烹饪大师就有6人,被称为南极最豪华餐饮团队。
王辉亚透露,在武汉商学院之前,南极科考餐饮主要是从国家海洋局系统食堂抽调厨师前往,自从有了该校这批科班的烹饪师生后,南极科考的餐饮水平明显提高,很多科考队员打趣说:“吃了武汉的老师、同学做的饭菜,我们不想家了。”
“在南极一天做四顿饭。”王辉亚曾掌勺第26次南极科考长城站餐饮,关键在花色的变化和营养的均衡。“南极食物全靠外来运输,肉类居多,蔬菜很 缺乏”,他说,经该校教师建议,南极科考站建起了无土培植蔬菜基地,科考队员已能吃上新鲜的小白菜、青椒、西红柿、香菜等了,很多国外的科考队员常来蹭 饭。
“在南极工作并不容易”,参加过第30次南极科考的教师方元法说,在那里最难熬的是孤独。越冬时,狂风暴雪,长达45天的极夜,人很难受,所有开雪地车、海钓等户外活动全部停止,企鹅也去孵蛋了,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南极生活。
据介绍,武汉商学院13名到过南极的师生,半数以上经历过越冬,有3人在南极工作时间达550天以上。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都留下该校师生的足迹,全国罕见。
武汉商学院教师分享南极体验
科考队员最想吃蔬菜
昨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开始159天的南极科考之旅。而几天前,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官网还发布消息,招聘第33次南极考察越冬后勤保障人员,其中包括厨师,待遇优厚,年薪20万-25万,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
“去极地工作,还能顺便旅游,多美的事!”不少网友发出感慨。不过,一位去过南极的武汉商学院教师说,在南极的时光,是一段枯燥与兴奋并存、归心似箭与依依不舍同在的“矛盾体验”,可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
不同岗位待遇一样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武汉商学院与极地渊源颇深,从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开始,该校烹饪学院每年都派出师生前往南极,负责餐饮管理,目前人数达 到13人。这些“南极料理人”中,副教授、中国烹饪大师就有6人,被称为南极“最豪华”餐饮团队。下个月,该校教师戴涛即将前往长城站,接手毕业生胡爽的 工作,这将是戴涛第二次赴极地工作。
该校烹饪学院副院长王辉亚曾参加第26次南极科考。他介绍,在南极工作,后勤保障所有岗位的待遇和吃穿用度都一样。“年薪20-25万,比以前 可高多了!”王辉亚说,他去南极的那会儿,年薪只有6-7万,但在南极工作有一个特点,就是平等,不论你是电工、医生、厨师还是机械师,待遇和吃穿用度基 本都相同。
工作8小时休息16小时
“在南极工作,谈不上很辛苦”,王辉亚介绍,当时他们3位厨师轮班,也就是说每位厨师工作8小时,就可以休息16小时。相对而言,厨师、电工、 气象员还是比较忙的,因为大伙每天都要吃饭,供电24小时不能停,气象预报每天要报4次。其他工作还可以根据进度计划、天气情况来安排任务,空当多一点。
“南极食物全靠外来运输,肉类居多,科考队员们天天吃肉,就想吃下蔬菜。”王辉亚说,后来,南极科考站建起了无土培植蔬菜基地,科考队员现已能吃上新鲜的小白菜、青椒、西红柿、香菜了。
各国科考站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其实,在极地生活最大的敌人是枯燥和寂寞”,王辉亚介绍,当时科考站虽然能上网,但网速特别慢,基本只能聊QQ,在线看电视是不可能的,只能 用硬盘,但现在网速已经快多了。科考队员最大的消遣就是户外活动,爬山、滑雪、摄影,不能出门的日子就在站里打扑克牌。各国科考队员会经常开着雪地车“串 门”,凡是盛大的节日大家会一起聚餐、庆祝。极地还会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八九个国家队的科考队员会参加。
该校教师方元法参加过第30次南极科考,他说,越冬时,狂风暴雪,长达45天的极夜,人很难受,所有户外活动全部停止,企鹅也去孵蛋了。每天面对的就只有十几位科考队员和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南极的生活”,方元法感叹。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