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应该“悠着点”

  • 发布时间:2014-11-18 00:32: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胡爱善

  近半月来,獐子岛事件成了国内财经界爆炸新闻。该公司150万亩养殖海域颗粒无收、8.12亿元巨亏再次引发资本市场“黑天鹅”事件,尽管至今真相尚未披露,但该事件带给广大投资者错愕和愤怒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银行监管者,我无意对引发獐子岛事件原因进行剖析,唯一所要表达的是,从此事件上看,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要悠着点,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是“宝”,也不是所有上市公司信贷都是零风险。

  事实也的确如此,近年上市公司因业绩造假引发停牌、导致银行巨额信贷风险的案例屡见报端,如远在2001年案发的“银广夏”和“蓝田股份”,稍后于2003年和2006年案发的“丰乐种业”和“草原兴发”以及“绿大地”和“万福生科”等等,这些公司实际已沦落为“骗子公司”,让广大投资者饱受欺骗和损失。同时,也让银行大量信贷资金打了水漂,银行和广大投资者成了资本市场的“牺牲品”。带来这些严重社会后果,监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央政府及对相关人员应严厉追责,并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防止再出漏洞。然而,银行在这些事件中也一直充当“不光彩”的推波助澜者,每一个问题上市公司背后,都有银行们不遗余力的、慷慨无私的信贷“输血”,才使“虚假上市公司”成了吃人的“老虎”。为此,银行部门到了该做出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獐子岛事件把银行们在信贷服务方面的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是认为上市公司经营效益好、有潜力、又有政府支持,不存在经营风险问题;对公司平常经营运作更是很少关注,在信贷发放上不做风险甄别,“见利忘危”,到了企业出现经营风险时,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如给獐子岛公司贷款的银行多达13家,在给该公司贷款上“争先恐后”,除了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两家政策性银行是2013年之前就发放了贷款外,中行和农行均是在2013年后发放贷款,且中行的两家分行放贷时间最晚。二是认为上市公司是块“肥肉”,担心被别的银行“吃独食”,在对上市公司信贷申请上,降低信贷门槛,大开绿灯,以至公司贷款越累越多,风险也越累越大,终于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有业内人士就指出:“獐子岛公司放肆融资,是银行惯出来的。由于獐子岛是当地少有的上市公司,银行将其列为重点客户,不同银行客户经理会主动上门询问企业是否需要贷款;不仅仅是獐子岛,现在实体环境差,很多地方银行贷款基本都锁定在上市公司,造成多家银行对口单个企业的现象,就积聚了风险。”三是宁愿冒风险把贷款放给大公司,也不愿把贷款放给中小微企业。这似乎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们的“共识”,也是银行们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惯性信贷思维。这种惯性信贷经营,至今仍难从根本上改观,其后果必然带来信贷资金垒大户,造成上市公司动辄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贷款风险。而一些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业向银行“求爹告奶”,却难博得银行怜悯获得资金“甘霖”。

  为此,银行在信贷支持上市公司时,同样应有风险防范意识,应根据上市公司实际确定支持策略;尤其要对上市公司上市背景、经营业绩和经营前景做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掌握真实、准确情况,“三思而后行”,使信贷决策稳妥,信贷发放“有的放矢”,把信贷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既是对国家信贷资金负责,也是对广大投资者负责。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