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财经 > 银行 > 银行业动态 > 正文

字号: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走向终结

  • 发布时间:2014-09-09 07:3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 建  责任编辑:孙毅

  瑞银集团在日内瓦设立的分行。

  近日,瑞士私人银行——百达银行和隆奥银行先后披露2014年上半年财报,打破了其成立两百多年以来对财务数据秘而不宣的传统。由于全球金融体系愈加复杂,金融监管日益严苛,瑞士长达数百年历史的保护私人账户隐私的传统遭到严峻挑战,拥有80年历史的银行保密制度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保密制度由来已久

  17世纪,瑞士银行业迎来大发展。一大批有钱人和精通银行业务的管理人才从法国和意大利来到瑞士日内瓦。他们带来的资金和技术使日内瓦的银行业在短期内有了跳跃式发展。同时,为了避免泄露这些人的财产状况,瑞士银行开始形成保护私人账户隐私的传统。1713年,日内瓦议会制定银行法,规定银行人员有责任记录客户信息,但是禁止将客户的信息透露给他人。

  时至20世纪,这种保密传统遭到一次决定性的挑战,从而上升到了国家法律的高度。20世纪30年代,德国纳粹上台后加紧迫害犹太人,造成德国资金纷纷外流。为此,德国纳粹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要求德国公民必须交代自己在外国的所有资产,如果发现作假或者拒绝交代,就会被处以绞刑。

  瑞士银行正是德国资金的主要去向之一。负责追查德国公民在国外财产的盖世太保常常伪装成普通客户,到瑞士银行把一笔钱存入遭到怀疑的德国公民的账户。如果存款成功,则说明此人在瑞士银行确实拥有账户,盖世太保回国后就会对其采取行动。在一年之中,就有3名德国公民因在瑞士拥有银行账户而被处死,而那些使用匿名账户的人却得以逃过此劫。

  为保护银行客户安全,同时也为防止客户流失,1934年瑞士政府颁布《联邦银行法》,瑞士银行保密制度正式建立。该法律规定任何储户都可选择自己认为妥当安全的方式在瑞士银行开户存款,储户被允许使用化名、代号或数字来代替真实姓名。不仅开户存款时,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而且取款或转账时,银行也完全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章程办理,财产的真正拥有者可以做到永不露面。该法律还要求银行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银行职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储户秘密,无论第三方是私人还是官方。若有违反,该银行职员及引诱其泄露信息的第三人,都将面临6个月至5年的监禁,以及最高5万瑞士法郎的罚款。保密协议终身生效,不会因为银行职员离职、退休、解雇而失效。

  如今,在苏黎世和日内瓦,仍存在上百家专门办理秘密存储业务的银行,这还不包括各大银行内设的私人存储窗口。在这些银行里,不准拍照,不问姓名,有些甚至不设招牌,只标着经营者的名字。而且,办理个人秘密账户的职员绝对可靠,大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并经过学徒制度的良好职业教育。瑞士严格的银行保密制度由此闻名遐迩。长时间以来,瑞士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管理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私人财富。

  缺乏透明屡遭诟病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在吸引大量境外存款的同时,也暴露出缺乏透明度的弊端,客观上为逃避税和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瑞士因此和同样恪守银行保密传统的奥地利、卢森堡、列支敦士登等国一起饱受外界诟病,长期被称为欧洲的“避税天堂”。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55%的国际贸易和35%的资金流动从“避税天堂”过境,“避税天堂”涉及约10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由于“避税天堂”容易为企业、组织和个人跨境逃避税、洗钱提供方便,影响到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所以成为各国打击的对象。

  事实上,在瑞士银行业保密制度建立起来的同时,“反保密”的对抗也开始一次次上演。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因此与瑞士积怨已久,但却迟迟难以找到应对之策。直至1998年,“反保密”行动才取得一些真正的进展。瑞士《反洗钱法》当年生效,该法律要求银行和中介机构有义务向政府报告可疑情况,知情不报的行为将被认为是犯罪。这是瑞士银行保密制度遭到的第一次实质性冲击。同年,瑞士几大主要银行与国际犹太组织达成赔偿协议,同意支付12.5亿美元了结一项司法诉讼,并在此后几年陆续公布了数千个死账户的情况。二战期间,有大量犹太储户死于非命,其瑞士银行账户也成了无人认领的死账。二战结束后,国际犹太组织一直不遗余力地向瑞士银行追讨犹太亡者的遗产,并要求其公布死账的户主姓名。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面对全球范围的反恐压力,瑞士银行公布了一批涉恐组织和人员的账户。各国在倒查恐怖分子资金来源的过程中,瑞士银行曾经一度以“保密”为由拒绝提供相关信息,使得反恐遇阻。瑞士银行公布相关账户后,能够切断恐怖分子通过这些账户获得资金资助。不过,这仍无法切断这些资金持有人获得资金的上游来源。

  2004年,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再次遭到实质性冲击。在世界上反洗钱和反恐融资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之一——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持续施压下,瑞士出台新规,要求凡通过瑞士银行匿名账户向国外汇款超过一定额度的客户,银行必须公开其真实身份。这是瑞士首次打破匿名账户保密规则。

  逐渐消失将成趋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09年底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瑞士再次成为众矢之的。一些陷入财政吃紧窘境的西方大国不仅索要本国匿名存款人的资料,而且还要求代为扣缴过去多年以及未来的应纳税款,并摆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架势。其中,美国对瑞士采取的行动最为立竿见影。美国先是以“协助逃税”为由,迫使瑞银集团支付了高达7.8亿美元的巨额罚金,后又迫使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韦格林银行关门停业。

  2013年8月29日,瑞士同美国签署反避税和解协议,两国之间围绕打击逃避税而展开的长达5年之久的纠纷才算暂时告一段落。根据协议内容,只要瑞士银行业者同意支付高额罚款,披露完整的跨境交易记录,提供涉及美国纳税人的所有账户细节信息,同时提供美国公民开设的秘密账户的资金来源及资金转移目的地等信息,以及同意随时关闭违反了美国相关申报规定的账户,那么就将有资格同美国政府达成免起诉协议。

  2010年,为进一步打击海外逃避税,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外账户纳税法案”,规定外国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都必须将美国公民账户信息交给美国税务机构,否则将被视为不与美国政府合作;若“不合作”的外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有收入所得,美国将对其在美国收入课以惩罚性税收。从今年6月30日起,瑞士开始以银行直接将客户姓名及账户信息交给美国税务机构的方式来执行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

  随着美国不断“攻城拔寨”,瑞士对其银行保密制度的政治支持逐渐减少,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开始在多边领域出现转折性发展变化。2013年10月15日,瑞士正式签署《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成为第58个签约方。该公约是一项旨在通过开展国际税收征管协作,打击跨境逃避税行为,维护公平税收秩序的多边条约。2014年5月6日,瑞士又签署了经合组织《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承诺提交与税务相关的外国客户的账户信息。

  瑞士一系列决定,标志着其银行保密制度将逐渐走向终结。作为世界最大离岸金融中心的瑞士,将无法再为外国账户保密。一方面,这固然是全球打击逃避税行为的重大突破,将有助于揭开纳税人的隐秘账户,为打击逃避税和税务欺诈提供有力支持,但另一方面,一旦银行保密制度瓦解,瑞士银行或将因大量客户流失而遭受沉重打击。一项调查预计,2014年到2016年,瑞士25%至30%的私人银行可能都会倒闭。从长期来看,银行保密制度终将消失,“避税天堂”也将不复存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