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银行 > 理财产品 > 正文

字号:  

银行高息“抢钱” 理财莫忘风险

  • 发布时间:2014-12-30 07:36:06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赵伟莉  责任编辑:胡爱善

  临近年底,平淡了许久的理财行情再度来临,收益率破6产品数创下新高,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注意防范风险,不要迷恋高收益。

  中山东路、长江路是南京市银行网点较为密集的地区。昨日,记者走访了十几家银行,每家银行的大厅显眼处、或者大堂经理值班处,都清晰标示着正在销售的理财产品。其中,理财产品期限短的有7天,长的有一年,大多数集中在30天至90天之间,半年、一年期的略少。年化收益率多半集中在5.8%-5.9%之间,不过,超过6%的产品也不少。

  在广发银行一网点,大厅内的小黑板上用彩色笔写着热销的理财产品:67天、预期收益率6.8%、10万元起步。另外还有两款64天、33天的产品,收益率为6.7%。此外,华夏银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均推出了预期年化收益率6.2%-6.7%的产品。

  银率网统计数据显示,12月20日至26日一周内,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数量达到109款,创下2014年下半年单周高收益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最高纪录。

  对于这波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疯狂发行,银率网分析师牛雯认为,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超短期理财产品,表明了银行对短期资金需求强烈。

  的确,为了吸引资金,不少银行宁愿冒着违规的风险揽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银行推出了存款送礼品的活动,礼品多为香皂、食用油、便携式购物车、春秋被等商品。记者在一家银行门口看到,“每一万元存款送草鸡蛋20个。”有的银行更实惠,直接送购物卡。“30万元存3个月,到期后会给500元的苏果卡。”“20万元存35天,可获苏果卡800元。”当客户主动询问时,大堂经理才会把这样的优惠活动告知。而这些行为,从监管角度来说,均属违规。

  一般来说,每逢月末、季末、年末的时候,银行都会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而今年情况略有不同。为了遏制银行存款“冲时点”行为,银监会于9月中旬发布了存款偏离度这一监管指标。因此,在三季度末,无论是理财还是揽储,都安静了不少。

  形势在12月份发生了变化。高收益理财产品带着将资金“拉回”银行的愿望重出市场。究其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有大行理财经理直言,“最近一段时间股市太火了,银行的钱流出去不少。”

  每天拿着手机看股市大盘,成了健身教练王晓近一段时间的功课。11月底,在朋友的指导下,他在网上开立了股票账户,将银行中的18万元存款投入股市,准备大赚一笔。数据显示,12月8日至12日,沪深两市新增股票账户较上一周上涨49.14%,其绝对增长近30万户,创2007年11月以来新高。

  面对着股市的火爆,银行只能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留住资金。目前,连一向存款利率较低的工农中建等国有大行,也跟中小银行一样,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此外,部分银行纷纷推出了挂钩股票的理财产品,比如招商银行推出的一款产品,起点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3.1%;平安银行一款10万元起步、一年期的100%挂钩股票保本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8%。

  银行缺钱,也影响了互联网金融“宝宝”类产品收益。一般来说,“宝宝”类产品主要是投资于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金融业的同业存款。银行缺钱的情况下,同业存款的利率就会走高,带动了“宝宝”类产品咸鱼翻身,收益率随之走高。以余额宝为例,昨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4.852%。微信理财通的三款基金产品,收益率全部破5%,最高的达到5.559%。

  对于银行来说,推出高收益产品也是无奈之举。在一家城商行个贷部任团队经理的刘晓兵告诉记者,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5.6%,即便上浮30%,也就是7.28%,与6%以上的理财产品价差仅为1个百分点左右,再扣掉其他成本,银行基本不赚钱。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