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理财 > 正文

字号:  

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金融服务“三农”答记者问

  • 发布时间:2014-08-23 23:31:49  来源:银监会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金融服务“三农”答记者问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金融服务“三农”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意见》出台的意义?

  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对农村金融工作高度关心。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审议了银监会代表国务院所做的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银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金融目前仍然是整个金融改革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合力需要加强。政策性金融作用发挥不充分,合作金融发展缺位,农业保险和农村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不够丰富。二是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贷款难”和“难贷款”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资金外流问题较为突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农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三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对金融服务“三农”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四是扶持政策力度不足,协调性和合力尚有提升空间。

  按照国务院要求,银监会从2013年8月就启动了《意见》的起草工作。在广泛开展调研、深入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各有关部门形成了全面、系统的政策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审议,《意见》已于4月22日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正式发布。《意见》印发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发展普惠金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意见》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意见》制定过程中充分总结和吸收前期农村金融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考虑:

  一是要加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建设。坚持强存量与引增量的原则,不仅要充分发挥农村现有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还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主体。要积极发挥农村保险和农村资本市场作用,加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协调配合,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此,《意见》一方面提出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另一方面强调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并对提升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稳步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提出了政策要求。

  二是要改进和提升“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意见》从引导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要求。明确要求通过适度降低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一批资金;通过优化支农再贷款机制,发放支小再贷款,发行专项用于“三农”金融债,补充一批资金;通过对涉农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盘活一批资金。要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推动偏远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开展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全面做好支持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金融服务工作。要求加快推广农村微贷技术、产业链融资模式以及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推进农村抵押担保制度创新,优化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明确了加大对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五大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三是要健全金融支持“三农”配套体系。农村金融是不完全的市场,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必须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加强政策支持。为此,《意见》一方面在农村信用体系、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农村评估中介、支付体系建设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政策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完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税、货币、监管等各类政策工具,加大支持力度,更好发挥政策合力。同时,要求建立扶持政策的协调和效果评估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三、今后一段时期,将在哪些领域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存量改革与增量培育相结合的原则,既强调推进涉农金融机构更好发挥支农服务功能和作用,又注重培育发展新的服务主体,促进农村金融的适度竞争,增强协同效应,提升服务充分性。

  一方面,要分类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在稳定县域法人地位、维护体系完整、坚持服务“三农”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积极稳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研究制定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明确政策性业务的范围和监管标准,补充资本金,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鼓励大中型银行根据农村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发展战略,加强对“三农”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探索商业金融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模式。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稳步培育发展村镇银行,提高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开展面向“三农”的差异化、特色化服务。

  另一方面,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鼓励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组建主要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鼓励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支持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政策。

  同时,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坚持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积极稳妥组织试点,抓紧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在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合作性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

  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发展普惠金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2014年的改革要点之一。此次《意见》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摆到突出位置,明确了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

  在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方面,将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县域网点,增强网点服务功能。按照强化支农、总量控制原则,对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布局进行调整,重点向中西部及经济落后地区倾斜。加快在农业大县、小微企业集中地区设立村镇银行,支持其在乡镇布设网点。

  在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方面,将在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合理补偿成本风险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偏远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开展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采取定时定点服务、自助服务终端,以及深化助农取款、汇款、转账服务和手机支付等多种形式,提供简易便民金融服务。

  在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方面,将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优势,切实改进对农民工、农村妇女、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全面做好支持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金融服务工作。

  五、如何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是制约“三农”发展的主要瓶颈。下一步将落实《意见》在拓展资金来源、强化政策引导和完善信贷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的要求。

  一是拓展资金来源。要优化支农再贷款投放机制,向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发放支小再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三农”和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发展。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专项用于“三农”的金融债。开展涉农资产证券化试点。对符合“三农”金融服务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要切实落实县域银行业法人机构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探索建立商业银行新设县域分支机构信贷投放承诺制度。支持符合监管要求的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持续提高存贷比。

  三是完善信贷机制。要在强化涉农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商业银行单列涉农信贷计划,下放贷款审批权限,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推行尽职免责制度,调动“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积极性。

  六、在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方面将推出哪些措施?

  按照《意见》部署,银监会将从以下三方面对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在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方面,推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的农户信贷模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加快微贷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创新和推广专营机构、信贷工厂等服务模式。鼓励开展农业机械等方面的金融租赁业务。

  在创新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方面,要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管理办法,在经批准的地区开展试点。慎重稳妥地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健全完善林权抵押登记系统,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推广以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水域滩涂养殖权、承包土地收益权等为标的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将涉农保险投保情况作为授信要素,探索拓宽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范围。

  在改进服务方式方面,进一步简化金融服务手续,推行通俗易懂的合同文本,优化审批流程,规范服务收费,严禁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和额外费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七、今后将对哪些农村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

  《意见》要求综合发挥信贷、信托、保险、期货、金融租赁等各类金融工具的优势,支持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明确了5个方面的重点领域。

  一是支持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在部分地区开展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试点。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利率、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创新,进一步满足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继续加大对农民扩大再生产、消费升级和自主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是支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耕地整理、农田水利、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畜禽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种养业良种生产等经营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制造、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项目和高科技农业项目。

  三是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仓储物流设施、连锁零售等服务设施建设。

  四是支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促进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五是探索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创新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服务机制,重点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稳步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着力做好农业转移人口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八、《意见》在更好发挥保险服务“三农”作用方面提出哪些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进一步挖掘农业保险的服务潜力,《意见》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重点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作物保险、主要畜产品保险、重要“菜篮子”品种和森林保险。推广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渔业、制种保险等业务。二是创新农业保险产品。稳步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猪和蔬菜价格保险试点,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试点。创新研发天气指数、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新型险种。三是完善保费补贴政策。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的县级保费补贴。四是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抵御能力。五是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

  九、如何稳步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

  《意见》强调要从三个方面增强资本市场支持“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逐步扩大涉农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发行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工具。

  二是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积极推动农产品期货新品种开发,拓展农产品期货业务。完善商品期货交易机制,加强信息服务,推动农民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参与期货交易,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三是谨慎稳妥地发展农村地区证券服务业和期货服务业。根据农村地区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和风险管理培训,提升证券和期货机构的专业能力,探索建立农村地区证券和期货服务模式,支持农户、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进行风险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十、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对于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意见》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加强征信宣传教育,完善信用评价和共享机制,坚决打击骗贷、骗保和恶意逃债行为。

  二是发展农村交易市场和中介组织。探索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土地评估、资产评估等中介组织,建设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

  三是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清算系统,稳步推广农村移动便捷支付,不断提高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水平。

  四是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畅通农村金融消费者诉求渠道,妥善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继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入社区、进校园活动,提高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广大农民风险识别、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十一、《意见》对于加大“三农”金融服务给予了哪些政策支持?

  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仅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更要发挥好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意见》主要从提升政策协调性、提高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支持力度和确保政策贯彻落实等四个方面明确了对农村金融的政策安排。

  在提升政策协调性方面,要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充分凝聚发挥各方面政策的合力。要完善政策协调机制,加快建立导向明确、激励有效、约束严格、协调配套的长期化、制度化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为金融机构开展“三农”业务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

  在提高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主要是完善涉农贷款统计制度,全面、及时、准确反映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贷款、农村小微企业贷款以及农民合作社贷款情况,并据此制定金融政策和差别化监管措施。

  在加大支持力度方面,要求综合运用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重点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农业种植养殖业贷款、大宗农产品保险,以及银行卡助农取款、汇款、转账等支农惠农政策性支付业务。一是财税政策,要完善涉农贷款财政奖励制度,扩大试点范围,确保奖励资金足额及时到位;要优化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农户的新需求;要落实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持续扩大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要完善农村信贷损失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地方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二是监管政策方面,要对涉农贷款占比高的县域银行业法人机构实行弹性存贷比,优先支持开展“三农”金融产品创新;要对符合“三农”金融服务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要优化支农支小再贷款投放机制,保证再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三农”和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发展。

  在政策贯彻落实方面,要求开展政策效果评估,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更好地引导带动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按年度对本地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政策意见和建议,定期报国务院。银监会要牵头各有关部门做好督促检查和各地区工作情况的汇总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此外,《意见》还指出在大力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持续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着力做好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工作,健全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守住风险底线。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