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违规寄递事故多发 部门监管不足企业管控乏力
- 发布时间:2014-11-22 09:49:29 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孙毅
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规模的中国快递业,正在因为其“野蛮生长”有沦为违禁品通道的现实可能,处于全行业“问题多发期”
据最新统计预测,中国快递业规模今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京、沪、粤等多地调研发现,快递网络正成为管制刀具、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品、危险化学品甚至涉恐涉暴宣传品等违禁品的运输流通渠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各企业数量庞大但相对独立的加盟商,更易成为安全隐患。”对此,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建议“疏堵结合”,尤其要落实“寄件人”到“收件人”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建立危险化学品、专业物品寄递的正规渠道。同时,支持快递企业提升安全管控水平。”
快递违规寄递安全事故多发
快递业是近年来国民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匹“黑马”。邮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快递行业连年保持50%以上的增幅。据预测,今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快递大国。但另一方面,时有发生的违禁品寄递事故,也频频凸显出快递业脆弱的安全链条。
今年7月,广东省公安部门代号为“蓝箭”的涉枪专案抓捕行动收网,共缴获各类枪支115支、仿真枪1.2万余支。其中,多个涉案团伙都是利用物流、快递等方式进行的枪支买卖。犯罪嫌疑人在境内获取订单后,联系境外上家,通过物流快递等渠道将枪支弹药走私入境,流向国内十多个省市的买家。
今年3月,吉祥航空的HO1253航班飞行途中货舱烟雾警告装置被触发,飞机紧急备降济南。经查,系因托运物品中含有易燃危险物品二乙胺基三氟化硫。该货物是申通快递的快件,由持有航空货运单的上海申海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进行托运。事后,申通等公司的货运销售代理资质被注销,申通相应网点的快递业务许可证也被依法吊销。
2013年11月,湖北荆门一家化工企业通过快递公司向山东某制药厂违规寄递高毒化学品氟乙酸甲酯。物品在寄递过程中发生泄漏,多名参与转运的圆通速递公司员工出现身体不适;2011年以来,杭州、广州等地还发生过多起不法分子快递爆炸物品蓄意伤人的事故。
广东、上海等地公安及邮政监管部门人士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快递业安全事故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禁限寄物品快递已从普通的地面件延伸至航空件,安全隐患更大;二是寄件人大多隐瞒甚至伪造禁限寄物品的信息,在面单上一般仅标注为普通货品;三是快递沦为一些不法分子犯罪的新渠道。
部门监管不足企业管控乏力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对禁限寄物品有明确规定,对快件也有“开箱验视”等要求,对航空件更是从快递、货代和机场等环节设立了重重安检关卡。但相关规定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漏洞。
首先,危险化学品正规递送途径有限。本刊记者在一些网购平台上发现,多家店铺都销售酒精、双氧水等常用化学品,而关于运送,一些卖家则表示“跟普通物品一样寄送,快递价格也是一样核算”。投寄过危化品的某公司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如果快递公司知道这是危化品,对方就会拒收;但由于找不到其他能运送的公司,只好对快递公司声称是“普通商品”。
其次,快递公司为“抢生意”,难以严格执行检验规定。上海、广州、北京等多地快递员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现在快递就是抢时间,不可能对每个快件都仔细检查;而且一旦检查过细,客户会不高兴,生意就没了。”据快递物流咨询网的抽样调查,90%以上的客户不愿配合快递员验视快件。一些快递公司对是否严格执行开箱验视,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即使严格执行开箱验视,快递公司对违禁品的识别能力也明显不足。圆通速递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去年危化品快件发生泄漏事故后,公司请专业机构检测,花了三天时间才查清涉事化学品的名称和性质。一些快递员也反映,即使现场查验物品,也难以搞清究竟是什么,只能听信寄件方的一面之词。
再次,加盟点往往成为快递安全隐患的源头,多起寄递违禁品事故中,“出事”的都是加盟网点。目前“三通一达”等民营快递以加盟制为主,末端进行收派件的是成千上万家加盟网点。表面上他们都打着圆通、申通、韵达等的招牌,实际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公司,成为民营快递总部提升管控能力的薄弱环节。
此外,一些地方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本刊记者了解到,对于违禁品寄递的查处往往“从重从严”;但对于快递安全的监管,快递公司已习惯于“罚钱保平安”。货代资质的取缔并不妨碍快递企业通过其他代理公司延续业务。这些因素也致使快递安全事故屡禁不止。
快递业处于“问题多发期”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快递业还处在“野蛮生长”状态,在快速做大的同时面临经营管理等多方面难题,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但越是如此,越需紧绷公共安全的弦,疏堵结合,强监管、强企业,强化对行业的安全管控。
首先,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引导规范,严格落实收寄验视制度。应落实政府责任,将快递员工的培训纳入政府补贴培训范围,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验视能力。目前,可对快件实行分类验视。比如,对占快递业务量近一半的B2C网购快件,实行“合同+抽检”制度,网店和快递企业以合同的方式约定物品的合法性,一旦网店违约,按合同约定进行惩罚;对个人快件则需严格执行验视制度。
其次,完善快递安全的法律法规,落实寄件人、收件人、快递公司、货代公司、机场安全等所有快递参与者在每个环节上的安全责任,尤其要把发件人确定为首要责任人。据了解,UPS、联邦快递等国外快递企业在“前端把关”非常严格,包括发货人自报货品、快递员验货、快递公司自检等,对违反规定的客户记入“黑名单”,未经申报、隐瞒信息寄递违禁品的个人或单位,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类做法值得借鉴。
一些业内人士还提出,应梳理我国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信峰会、青奥会等重大活动中确保快递安全的做法,对一些可持续的有效措施应予以固定化、常态化。
其三,加大对快递企业的扶持,规范经营管理,实现“由大转强”。当下,快递企业处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键时期,在“无形之手”促进市场优胜劣汰的同时,应对企业的技术投入、融资、网点布局、经营优化等工作予以政策支持。
其四,培育并规范包括危化品在内的专业类、细分类的快递市场。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等向本刊记者建议,鉴于危险品的危害性和企业运输成本过高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应当对危险品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进行运输渠道的整顿和治理,确保危险品不通过快递渠道运输。同时,为危险品生产企业提供样品和小批量运输提供正规的运输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