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青海枸杞产业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6-23 02:32:08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吴起龙
近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承办的“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论坛”在青海西宁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和华子昂、黄建银、索有瑞、邱雪梅等国内专家、企业家围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打造百亿元产业体系”这一核心主题为青海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青海海西州枸杞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是仅次于宁夏的全国第二大产区,年产枸杞5.26万吨,年产值20亿元以上。近年来,青海省海西州把枸杞产业作为节水、节肥、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和塑造绿色生物资源的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同时,采取政策驱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社会联动等有效措施,种植规模稳步扩大,营销网络逐年健全,精深加工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份额日渐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成为柴达木地区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支撑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如何创新发展思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如何建设中国最大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加快打造百亿元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专家们认为,以科技强杞、质量立杞、品牌兴杞、文化名杞为基础,紧紧抓住质量安全是产业生命线这一重心,全面实施发展园区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精细化、质量有机化、市场高端化的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
尹伟伦表示,海西州柴达木地区具有发展枸杞产业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培育和推广新品种上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虽然传统枸杞产业的发展仍有价值,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加大科研创新才是应时之举。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索有瑞教授从枸杞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开发,促进技术和产品的源头创新,同时要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枸杞产业化进程。
多年来,海西州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大行距、机械化操作的栽培模式,统防统治的病虫害防治模式,渗灌、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模式,已建成10万亩以上种植基地2个,3万亩以上种植基地2个,1万亩以上种植基地1个,节水灌溉面积已达4万亩左右,枸杞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9%,占农牧民可支配收入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