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能源 > 正文

字号:  

核电巨头欲复制高铁模式出海 接连牵手海外伙伴

  • 发布时间:2015-01-21 07: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马骏昊  责任编辑:朱苑桢

  中核国核接连牵手海外伙伴

  核电巨头欲复制高铁模式“出海”

  国内核电巨头们在备战核电重启的同时,还另有所图。昨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中核集团(以下简称“中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核电”)近期均在解决核电关键技术上有所动作,且均有意要与海外伙伴牵手。在业界专家看来,“技术”仍是国内核电发展最大掣肘的现实,核电巨头们的动作主要是为国内核电重启做准备,长远看,实则酝酿着复制高铁模式,加速“走出去”的野心。

  巨头寻技术突围

  就在国内核电重启声音越发强烈的背景下,核电巨头不仅发力实际项目,技术上也在寻求突围。根据中核与国家核电昨日发布的消息,1月16日,中核与法国核电巨头阿海珐探讨了核燃料循环相关项目合作情况,并就相关合作达成共识。

  一位中核内部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中核与阿海珐其实早有合作。去年3月,中核就曾和阿海珐签署了关于后处理再循环长期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12月,两公司又签署了关于核燃料前端领域的会谈纪要和开展核燃料元件工程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不仅是中核,1月19日,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国家核电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国家核电的说法,该协议主要为加大国家核电引进海外智力工作力度,为项目建设和国家核电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或为“出海”铺路

  对于两大核电巨头密集牵手海外合作方,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认为,他们的意图主要是为出口,“复制高铁路线,先做好国内市场,做出典范,获得认可,以赢取更大的海外市场。”林伯强说。

  对于当前国内高铁技术在国际市场较为抢眼的原因,一位资深财经评论员给出一种说法称,这得益于曾经的一项措施:所有零部件必须用国产,即使国内暂时造不了要买国外制造的,外国公司也必须和国内企业合资经营,才可以进入采购名单。过硬的技术和便宜的价格让我国高铁有了足够的底气,促成了“走出去”。

  业界猜测,同样是中国高端装备中竞争优势明显的核电或成为中国制造业再出口的代表之一,在越发强烈的重启声中,“2015年核电或将复制高铁‘出海’模式”。有业内人士介绍,中国核电“走出去”遇到的大难题就是在核燃料循环前端与后端技术欠缺,需要依靠其他国家的支持。因此,这一次中核与阿海珐的合作共识多被业界看做是该公司蓄势真正“走出去”的重要准备工作。

  不过令业界疑惑的是,沉寂多时的国内新核电项目重启信号渐强,为何国内核电巨头依旧积极“出海”?林伯强认为,即便有重启信号,但国内核电难说迎来高潮,“核电发展肯定是安全第一,即便新项目放闸,发展也不会很快,可能一年获批只是少数的几个”,林伯强说。在他看来,目前各个巨头在核电建设上有所动作,主要是在国内夯实基础,为“出海”做准备。另有观点认为,核工业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因此较为强调“走出去”。

  “出海”之路恐短期难见效

  不可否认,国内核电在国外确实已有成果,不过,“在项目中,国内的核电企业仍主要是助手的角色,尚难单独去做。”林伯强说,“当前,技术仍是国内核电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事实上,国内的核电技术已有所进展,华龙一号和CAP1400两个三代核电技术被看做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两条主线。然而,据林伯强介绍,目前国内三代核电技术尚无成型的项目,“很难以实例说明自己的实力,以吸引海外客户”。他认为,国内核电实现真正的“走出去”仍需要有5-10年的成熟路要走。

  不仅是在技术上,复制高铁路线的核电同样面临着企业相互竞争。公开资料显示,为避免窝里斗,曾有措施对各家核电企业的海外市场做过初步划分:中广核为英国、东欧以及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中核为阿根廷、非洲以及西亚、南亚国家。但由于各国自有选择,上述方式的效果有限。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