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医药 > 制药企业 > 正文

字号:  

中国中药40亿收购配方颗粒药企 花大钱买鸡肋?

  • 发布时间:2015-01-22 15:34: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臧允浩  责任编辑:朱苑桢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中国中药旗下公司贵州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液制品不符合GMP要求,因此收回其《药品GMP证书》。企业将面临停产的窘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药因筹划重组正处于停牌阶段。1月8日,公司发布提示性公告称拟以不高于41亿元人民币收购江阴天江药业40.52%股权。据悉,该企业主要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

  不过,中国中药以高达四十亿的价格收购企业不到半数的股权,有业内人士认为并不划算。“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小,市场认可度不够,药品效果尚待验证、口感也不好,而且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很混乱,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认为,这个市场目前处境尴尬,有些鸡肋。

  配方颗粒市场的烦恼

  1月8日,中国中药发布提示性公告称,将以不少于37亿元人民币(约46亿港元)、不高于41亿元人民币(约51亿港元)的价格,购买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天江药业)约40.52%股权。

  中国中药投资者关系总监王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肯定是看好中药配方颗粒这个市场。因为我们现在的产品是以中成药为主,但是中药也分为上游和下游,公司的中药饮片销售额比较小,那中药配方颗粒可以作为饮片的一个补充,来完善我们的产业链。”

  资料显示,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国内以前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商品名及民间称呼还有免煎中药饮片、新饮片、精制饮片、饮料型饮片、科学中药等。  

  在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并不成熟,目前仍然处在试点阶段。全国仅有6家企业获得试点生产企业的资质。这6家中药企业为华润三九、天江药业、红日药业旗下北京康仁堂药业、培力(南宁)药业、四川新绿色药业以及广东一方药业。

  而天江药业在这几家药企中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有媒体称其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与此同时,广东一方药业也是天江药业的全资子公司。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注册资本为人民币9456万元的天江药业,目前估值高达92-102亿元。而上海家化近日发布公告称,拟向中国中药出售其所持有的天江药业23.8378%的股权,初步测算,这将为上海家化带来16-18亿的利润和22-24亿元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按其3724万元的投资成本计算,收益高达60倍。

  不过,一个远未成熟的市场总是存在两个极端:有可能潜力巨大,不可估量;也有可能仅仅是存在于想象中,发展前景并不明晰。

  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便认为,就目前来看,花费巨资收购一家企业不足一半的股权并不划算。“40多亿都可以买下一家公司,整个行业目前也没有多大的收入”。据其介绍,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小,市场认可度不够,而且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无独有偶,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由于中药配方颗粒一直处于试生产阶段,而不同企业间缺乏统一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严重影响了中药配方颗粒的推广和应用。近些年,配方颗粒行业虽然年复合增速达到五成,但总收入不过四五十亿元左右。

  “中药本身就很难有一个行业标准,配方颗粒现在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更难有具体的行业标准。”卓创资讯医药行业分析师赵镇分析认为,行业标准的“难产”,首先是因为目前的药品分析技术很难跟得上。跟西药的成分单一不同,许多中药材本身含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成分,其中的有效成分很难确定。另外,国内尚无中药配制的科学理论,不同的药材、不同的成分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功效大有不同。最终,各家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千差万别。

  国内一位资深医药券商研究员则表示,中药配方颗粒国标的制订,需要六家试点企业的大力配合。企业统一工艺标准后,然后上报给相关部门,经过多重研讨最终敲定。“一方面,这些工艺标准涉及企业知识产权问题,一旦国标出来,部分核心的东西有露底的危险;另一方面,中药配方颗粒进入的门槛并不高,国标出炉很多场外观望的企业,肯定要进来。上述企业的垄断优势荡然无存,日子就没这么好过了。”

  中国中药“后院起火”

  就在中国中药拟斥巨资进军配方颗粒市场之际,其“后园”却起火了。

  1月15日,食药总局公告称,经总局食品药品核查中心药品GMP认证跟踪检查,发现贵州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14年9月至11月的血液制品生产周期内,未开展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未评估其风险,不符合药品GMP要求,因此收回其《药品GMP证书》。企业难逃停产命运。

  食药总局要求贵州省食药监管局监督贵州中泰,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确保上市药品安全。

  据悉,在未来的药价改革中,血液制品价格是最有可能率先放开的,届时相关公司必然受益。此时中国中药旗下公司GMP证书被收回,无疑是一个十足的坏消息。

  贵州中泰是中国中药的下属公司,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研发、生产及销售。该公司拥有人血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产能力。它与中国中药颇有一段渊源。中国中药公告显示,2011年12月22日,贵州中泰、广东环球、河南欣泰订立投资协议。广东环球将以现金代价人民币1.53亿元投资贵州中泰,占其股份的51%。广东环球现是中国中药的全资子公司。“贵州中泰业务前景光明,从事生物医药方面的开发,且投资事项为集团在中国医药业务创造协同效益。”中国中药2011年收购时表示,但贵州中泰当时尚未开始生产,2009年至2010年12月31日各年并未产生任何收益,亏损1380万元。

  中国中药高层对贵州中泰充满信心,盈天医药集团执行副主席徐铁峰、行政总裁杨斌(现中国中药执行总裁)认为,盈天医药合资经营贵州中泰,意味着盈天医药集团正式进入生物制药领域,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生物制药将给盈天医药集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

  但是,贵州中泰的表现却难令中国中药满意。2013年上半年,贵州中泰营业收入为786万元、亏损923万元。中国中药一度想将其出售。

  2013年8月26日中国中药公告称,将1亿元出售贵州中泰51%的股份。出售贵州中泰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贵州中泰原定于2012年12月31日获得产品的所有批文,但至今未获得。二是贵州中泰业务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预期将不会于未来数年对本集团做出重大贡献。三是贵州中泰预期将需要进一步注入大笔资金,才能使其经营达致可观规模。四是贵州中泰主要产品不符合本集团中药及药品之商品定位。

  不过,中国中药2014年3月6日突然改变主意,终止与佛山市顺德区合峰投资有限公司出售贵州中泰的协议。“贵州中泰业务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明显改善,较之完成出售交易,继续持有贵州中泰更加符合股东整体利益。”中国中药称。

  史立臣表示:“血制品市场价格传闻将率先放开,对于企业是利好,所以不卖是理智之举”。

  对于以上诸多疑问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次致电中国中药,但截至发稿前始终未能接通。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