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医药 > 院长论道 > 正文

字号: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建医疗共同体破解看病难(2)

  • 发布时间:2014-09-10 10:32:58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沈静文  责任编辑:孔彬彬

  早晨8点30分,王杉扎进门诊大楼里的人流,在走廊尽头拐进一间会议室。长桌的另一侧坐了前来调研的部委官员,主题是王杉引以为傲的医院信息系统。每一分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今天的王杉已没有8年前的困惑。

  王杉:我们北大人民医院现在已经做到了半小时、一小时都可以更新医院的运营数据,可以做到全员追踪、全程追溯,还可以做到个体化的纠错。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我国8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2005年为284家,2008年为488家,到2012年已达1059家。盘子越来越大,吃蛋糕却仍然不易,公立医院的“医改”究竟要怎么“改”?王杉眼中,“医改”不是手段、而是结果,要能看好病、服好务,就是好的改革。

  王杉:按传统的模式,一个人就诊,单交费环节,最多可以交8到9次。现在我们可以做到一次就诊交一次费或者多次就诊交一次费。严格地讲是你把钱押到银行,人民医院的系统跟银行结算,你每完成一次服务,我就冻结你里面一部分钱,每个月我去跟银行结算。听着特简单吧,干着真难,改变了128个流程。

  10点半,会议结束,王杉和院长助理刘帆并排往办公楼走,两人的背影都有松了一口气的意味。8年前,王杉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点将刘帆,曾经不到30岁的骨科小医生刘帆,如今是负责全院信息系统的院长助理;在王杉正负责筹建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刘帆也被委以副院长之职。回想最艰难的起步时刻,刘帆的表述更谨慎一些。

  刘帆:你做任何事情,总有人支持、总有人反对,一个是利益,一个是习惯。这抵触很自然,(关键)在于决策者能否坚定地推行改革往前走。当整个机构发展了,当时个人感觉受到利益损害和不习惯的人,反过来可能说,哦,原来这么改革完可以带来一个新的价值。

  8年里,王杉手气鞭落,鲜血刺伤了一些人的眼睛,却赢得了更多的拥护。他自己庆幸的则是,医院的试点方向与后来国家的改革方向不谋而合。

  王杉:当时“为改革服务”的想法不能说没有,但没有那么强烈,当时我们主要面临的挑战还是让医院更精细、现代地管理。

  记者:最后殊途同归了。

  王杉:诶,尤其到后来,我们做的很多事,正好是医改的试点工作。如果我们在改革方向上先做了探索,我们就减少了执行的成本。

  再比如王杉从2007年起力推的“医疗共同体”,340家共同体中的下级医疗机构可随时向人民医院提出会诊、转诊要求,“看病难”、“慢性病患者云集三甲医院”就此破局。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政府还是下级医院,都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

  王杉:原本需要在我医院住两周,现在可以到二级医院了,二级医院病人不乐意去,怎么把安全危险降到最低呢?移动视频查房车。我的主刀大夫在人民医院查几次房,你就必须经过这套系统跟对面隆福医院的大夫一起查几次房。

  太多自称是“人民人”的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用“强势”形容王杉。很难说是2006年历经“非典”和内部管理问题打击的“人民人”迫切需要一只强有力的手,还是将任何一个管理者放到这里,都能炮制出这样一个入选哈佛商学院MBA教材的经典案例。但在王杉的学生、北大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姜可伟看来,“强势”并不是王杉的本色。

  姜可伟:可能我感受他的亲情、温情的这个侧面可能更多一点,不是对我一个人,是他对夫人、对孩子、对学生。

  这样的温情稍纵即逝。这位把医院当作现代企业在经营的院长,八年来始终紧盯这驾庞大沉重的马车的去向,偏移或后退,都是他难以承受之重。

  记者手记:

  前往北大人民医院之前,我准备了冗长的提纲,药价加成医药分离、医生多点执业、医生签拒收红包协议以及医患关系,洋洋洒洒一大篇。见到院长王杉后,这些问题都没有用上。

  并不是这些被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点名、被每个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在人民医院不存在,而是,如果有根治手术可以解决腿疾,为什么还要考虑是采用药物还是针灸来止疼呢?对于人民医院,这个根治手术就是信息化建设。

  这是一个汇总医院所有数据的巨大平台,大到医院工程的招标,小到某位患者的某次CT影像,一切都是透明和公开的。药片经过扫描才能到达病房,阑尾炎患者入院后每一步治疗都有固定的规程,当一切由电脑把关,其实病人看重的并不是其精确性,而是知道自己被公平、规范地对待了。

  在今天,这样的安心何其重要。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