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医院将按功能重分 打破旧分级难度大
- 发布时间:2014-10-15 09:44:2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马巾坷
昨日北京市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未来5-8年医改定下“总规”。其中,淡化医院原有“二级”、“三级”等分级概念,按功能重新定位建立“金字塔”形分级医疗服务体系,被视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冷热布局、引导患者合理分流的重要变革。此外,该《意见》对备受社会关注的医生多点执业、医务人员由“单位人”变“职业人”也做出了相应规定。
“金字塔”使患者回流
一直以来,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冷热不均的状况迟迟未能得到改善,但在北京最新出台的医改新规中,试图扭转将患者扎堆大医院的情况。《意见》提出合理划分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金字塔”形的分级医疗体系,而以往常用的“三级”、“二级”医院的概念将被淡化。
具体来看,“金字塔”的顶层,是由国家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组成,主要承担医学科研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中层由区域医疗中心构成,承担区域内急难重症治疗任务。而基层则是网络化、广泛可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私人诊所),主要承担常见病、慢性病、重症康复和疾病防控、健康促进等功能,它们将真正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而与之相配套的是,未来,大型医院诊疗将逐步大幅度压缩普通门诊,同时让基层拥有好的全科医生,让医生和患者下沉。
“其实,原本医院的分级也有按功能区分的想法,比如最早的三级医院,其定位就是要做高端服务和疑难杂症诊疗。但随后,由于社区医院的发展遇到障碍,以及医改整体推进不畅,导致原有的医院分级有悖初衷,” 上海交大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兆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所以,此次北京市新推出新的分级模式,目的就是通过强化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将原本挤在大医院的患者回流至社区,由此改善医疗环境”。
打破旧分级难度大
不过,表面上看起来只是重新将医疗机构分级,但实操层面却困难重重。“国务院在2009年就提出建立分级体系,但到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是功能定位没有完全捋清。前一阶段,各大医院都在上规模,启动扩建工作,每家都有一个硕大的门诊楼,诊疗量达到上万人,好像这样就是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但实际上,如果感冒发烧甚至开药都往大医院跑,那就医环境就永远无法改善。现在我们需要先将功能分清,进而促进患者分流。”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称。
值得关注的是,从去年开始,北京市为了提高社区医院的利用率,已经在进行多种尝试。去年11月,北京成立首个医疗联合体——“朝阳医院医疗联盟”,让大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抱团”发展。截至目前,已有16个区县成立了28个区域医联体。针对“医联体”的发展状况,昨日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朝阳医院,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经过近一年来的运行,朝阳医院医联体发展状况不错,因为有朝阳医院的专家下到社区,同时还可以进行远程会诊,让不少患者更放心到社区医院就医。接下来,该医联体还将建立慢性病管理团队,朝阳医院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对社区医院给予定期指导,也可让患者治疗更连贯。
“我觉得将医疗机构按功能划分的设想肯定是好的,但还需更多配套政策支持,否则很难打破一些行业顽疾。”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指出。该专家透露,现在最根本的矛盾是,基层的医疗机构没有积极性,社区医生好像基层事业单位员工,干好干坏差别不大,甚至有个别社区医生为应对门诊量的考核,将原本一次就可看好的病分多次治疗。这样的状况很难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诊。
医生将变“职业人”
对于医生的“流动”问题,新出台的《意见》也做出了相应规定。韩晓芳透露,医改下一步要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医师全职、兼职相结合,试点部分时间工作制度,让医务人员从“单位人”转向“职业人”。据悉,现行的医师多点执业是过渡模式,北京下一步要真正把医疗资源激活,建立责权利对等的部分时间用工制度。
“一个医师在医院服务几天,医院就负责相应的薪酬待遇,其他的时间跟这个单位没有关系。这样便于医生到民营基层机构或者民营机构,或者自己开诊所,也只有医生真正为自己工作,按劳取酬,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汪兆平说。
除此之外,韩晓芳还介绍,北京新一轮医改还将把财政投入重点从“保供方”转向“补需方”,逐步加大医保投入,合理调整对医疗机构的直接投入。这意味着,财政投入将从过去以养医疗机构、按人头补偿养人为主,转变为多向医保投入。医院只有提供更好服务、接诊更多患者才能获得医保补偿。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合作办医等方式。以期借用多手段来推动北京医改的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