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裁员令”如期而至 诺基亚悲情背后是转型
- 发布时间:2014-08-24 08:01:00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林海
8月22日,是之前媒体报道中,微软要求被裁诺基亚员工签署“协商离职协议”的最后期限。
有悲情,有抗争,但是总部裁员的决定,已经无可更改。
微软2014财年第四财季报告于7月下旬公布。财报并不难看,但数字算不上漂亮。公司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滑7%,被认为是受到了诺基亚的负面影响。
显然微软的首席执行官纳德拉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财报公布之前,裁员的消息就已经宣布。此次裁员,总人数最高可达1.8万人,其中,1.25万人来自诺基亚设备和服务部门。
诺基亚中国在此次裁员大潮中被“淹没”,近九成人员都必须离开。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会有2000多名前诺基亚员工被迫密集涌入用人市场,寻找离开曾经的手机巨头之后的下一份工作。
科技企业裁员不是新鲜事
这种悲情,并不独属于诺基亚。
事实上,跨国科技公司裁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可以说,其裁员的脚步,也从未停止。
近四年来,思科已先后裁掉了1.2万名员工。今年8月中旬,思科又宣布将裁掉至多6000名员工;惠普的裁员计划也于两年前启动,目前已经裁掉了3.4万人,今年5月,惠普宣布新一轮裁员计划,还将有1.1万到1.6万名员工会于2014年年底前离开公司;蓝色巨人IBM对裁员一事并没有做出明确表态,但据美国媒体今年早些时候报道,IBM的全球裁员规模将达到1.3万人……
时间还可以回溯到更早。
科技公司最为惨烈的裁员,出现在2008到2009年。受金融风暴影响,美国科技公司遭受重创。据统计,2008年美国科技公司全球17.4万人。
科技日报记者从美国就业咨询公司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发布的报告中发现,截至7月底,美国计算机行业裁员数量达到48300余人,是去年同期裁员数的124.8%。
如果说,2008到2009年的裁员,是经济寒冬之下的无奈之举,那么,现在的裁员潮,则是科技巨头们的断臂求生。
上述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查伦吉(John A. Challenger)分析称,计算机产业的大幅裁员,并非由于经济停滞;因为纵向来看,整个用人市场的裁员数量其实在下降,经济正在复苏。
“面对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变趋势,微软和惠普的反应都不够快,他们必须做好准备,以免再度措手不及。所以,这两家公司都得精简机构,进行扁平化管理,高效决策。”查伦吉认为,科技公司裁员,恰恰表明它们在为正在到来的经济增长做调整。
裁员实为转型铺路,中国企业也当做好准备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传统科技企业此轮全球裁员的背后,还是离不开战略转型和重组。“微软裁员,是购入诺基亚后的阵痛;而对思科来说,其方向转向云计算等领域,在硬件部门的投入减少,可能就会拆掉一些相关部门。”
而从科技巨头们的公开表态来看,也正是如此。
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表示,思科要专注于能够增长的领域,成为排名第一的IT供应商,思科中国在回复媒体采访邮件中称,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因此所有公司都必须进行积极调整,加速发展,以适应变化。IBM中国此前对裁员报道回应时也指出,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开拓IT产业内新的高价值领域,将调整自身以便引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认知计算等领域。
裁员,瘦身,降低运营成本,是为了给转型铺路。
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目前IT业发展趋势来看,是云计算企业对非云计算企业的替代,数据服务型企业对软件服务型企业的替代,移动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企业的替代,因此,科技巨头们的裁员,是该行业在时代压力之下的正常更替。
刘兴亮打了一个比方:“一家企业,以前只卖杯子,但是现在它们发现,杯子的利润越来越低,卖茶叶更赚钱。那之前卖杯子的部门就要走掉一些人,因为重心不在那了。”要想在财报上看到漂亮的上扬曲线,压缩人力成本,是一种通用做法。
至于中国的科技企业,也逃不开时代发展的规律。互联网企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但以生产硬件、服务器或者单一售卖软件为主以及客户群体比较狭窄的科技企业,也会面临和科技巨头们同样的处境。
易欢欢指出,科技企业的转型方向,应该是走向行业化、数据化、互联网化和平台化。而且,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加快,IT领域的发展阶段渐趋相同,留给中国类似企业的缓冲期也不长了。
(科技日报北京8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