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70家央企遭高位套现332亿 中字头减持规模居前
- 发布时间:2015-05-07 07:53:40 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朱苑桢
去年下半年以来,有近50家央企踏准牛市节奏密集启动千亿级别的定增计划。同时,伴随牛市的深入,央企的大动作还不止于此。
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至少有70家央企发生减持现象,累计减持规模达24.06亿股,涉及资金331.83亿元,相当于中信证券去年净利润的3倍。其中,以中信证券、中国重工、中信国安为代表的“中字头”央企减持套现规模居前,减持套现规模前20名的央企有12家公司均是“中字头”企业。
减持规模逾300亿
按照过往经验,牛市往往会引发减持冲动,并且这种冲动不限于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及一般的财务投资者,其控股股东亦会在不影响控股权的前提下适度减持。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少有834家A股公司发生减持,涉及资金2284.87亿元;而在去年同期,仅有543家公司发生减持,且减持规模仅为410.29亿元,不足今年的20%,牛市减持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去年前四个月发生减持的公司主要是民营企业及地方国资背景公司,鲜有央企大手笔减持。粗略统计,去年前三个月发生减持央企仅有中国铝业、天虹商场等个别公司,而中国铝业当时的减持主体并非其控股股东中国铝业公司,而是财务投资者信达资产。更重要的是,当时减持套现规模前20名的公司中仅有中国铝业一家央企。
时隔一年后,上述央企捂盘的现象正在发生改变,大批央企在股价走高之时亦加入减持队伍,不少央企的控股股东还是减持的主力军。
如今年1月13日至1月16日,中信证券控股股东中国中信公司减持公司股份3.16%,涉资约10亿元。彼时中信证券正历经去年11月下旬以来的疯涨行情,中国中信公司几乎减持在最高价位。
与中国中信公司操盘手法同样犀利的还有中国重工的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后者及其实际控制的大连造船厂集团与渤海造船厂集团于今年一季度累计减持中国重工股份达5%。
尽管一季度中国重工的股价并非今年以来的最高区间价位,但当时却是历史最高区间价位。4月份以来,由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合并传闻愈演愈烈,中国重工股价再度飙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称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持的可能性。
此外,五矿集团、中粮集团等央企集团今年亦曾间接减持过旗下上市公司股份,如五矿稀土控股股东五矿股份自1月下旬以来分两批减持公司股份,涉资7亿多元。中粮屯河今年4月下旬遭中粮集团先后减持3000万股、2409万股,涉及资金8.11亿元。
混改仍是年度大戏
当然,趁央企股价走高而实施高位减持的主体不仅仅是其控股股东,一般的财务投资者也会趁机减持。如中航机电2月份遭华融资产减持1155万股,中材国际今年前4个月遭第二大股东石河子中天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累计减持5466万股。
据统计,今年发生股东减持的央企共有70家,逼近去年全年的数量,以套现规模331.83亿元计算,平均每家央企套现规模约为4.74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中国重工、中信国安等20家央企减持套现规模达308.05亿元,占70家央企总减持规模的92.83%。
与一般的民营上市公司不同的是,相当一部分央企减持并非仅仅是出于回笼资金的需要,有时是控股股东层面甚至国务院国资委层面的战略要求。
以中国重工为例,该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减持股份须遵守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的相关规定,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减持规模一般不超过5%,部分央企的控股股东甚至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减持比例不超过2%。
有必要指出的是,央企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普遍高于30%,个别公司还超过50%。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经减持后,仍持有中国重工52.7%的股份,系绝对控股股东;中海发展控股股东中国海运集团4月份减持1.24%股份后,仍持有中海发展38.54%股权。
换言之,央企控股股东趁高位减持公司股份,并不会大幅稀释控股权,更不会丧失控股权,其在公司董事会中的强势地位亦不会发生改变。特别是,随着国企混合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央企高位减持,客观上是为混合制改革铺路。
一位券商人士告诉记者,混合制改革的最基本路径是降低央企集团的持股比例,引入多元化社会资本,高位减持可有效避免国资流失,从而更有利于实施混合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