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铜价半年跌去20% 中国需求或助铜价逆袭
- 发布时间:2015-01-26 08:33:0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朱苑桢
继原油、铁矿石之后,对工业和民生极其重要的原物料——铜成为第三个暴跌的品种,在国际市场中引发巨震。
大举抛盘
从2014年7月初高点每吨7212美元以来,国际铜价跌幅已经超过20%。
1月14日,伦敦铜市崩盘,当天伦铜最低跌至每吨5353.25美元,盘中跌幅一度超过8%,刷新2009年7月来最大跌幅。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上海混沌投资有限公司当天先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后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大举抛售铜期货,将铜价推低至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不过,报道并未得到混沌投资或者该公司掌舵者葛卫东的回应和证实。
不过,从更宏观角度来看,一些大宗商品市场人士认为,当前欧元区、日本及一些主要新兴国家经济数据令人担忧,令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和需求前景忧虑加剧,使得铜价一大支撑因素崩塌,成为1月14日铜价暴跌的导火索。
《金融时报》认为,油价的崩盘以及对全球增长放缓的担忧,使铜价成为最新的受害者。
《华尔街日报》则称,美国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分部的空头头寸处于创纪录水平,投资者都在押注下一个“高台跳水”的大宗商品。铜作为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在出现任何显示经济放缓特别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滑坡的迹象时,铜价往往都会随之萎靡。世界银行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7.1%,就是引发铜价暴跌的原因之一。
一些分析人士看到,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耗国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对铜价产生较大影响。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间,中国每年铜消费年增长率为16%,主要原因是城市化以及房地产热潮所带动,其他家电及电子产品的需求,在近年也因为中国人均所得的增长而起飞。
相较之下,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复苏对铜消费量没有太大的提振效果,原因是中国铜消费量占全球近五成,而美国铜消费量占全球比重已经跌至不足10%。
根据彭博社报道,摩根士丹利认为,铜价近期下跌纯属意外,可能是油价持续下跌以及交易流动性不足造成的“技术性”抛盘,铜自身基本面并未发生太大变化。
后市看好
一些市场人士预计,铜市今年将进入供给过剩态势,或将为5年来首次,这可能导致铜价进一步下滑。
此前,普氏能源信息(Platts)报道称,根据咨询机构英国商品研究所(CRU)预估,铜价未来18-24个月可能还会持续下跌,主要是因为铜市的供应增加,以及最大消费国中国的需求放缓,但预计跌幅有限。
不过,CRU认为,2019年铜价将恢复上涨,因为届时铜市可望由供给过剩转为短缺,铜价有望上涨至每吨8000美元至9000美元。
路透社也认为,正如其他大宗商品,铜价受到各种供需力量的综合作用,再加上库存周期的影响,会出现不理智的繁荣期,和同样不理智的萧条期。
路透社的分析与CRU稍有不同,该报道称,今年全球铜需求仍将增长,尽管会因中国经济增长趋缓而放慢步伐。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预计,即便是中国,剔除融资抵押需求的实质工业需求也将增长5%左右,增幅几乎比其他地区都要高。
摩根士丹利也依然看涨期铜。彭博社报道称,摩根士丹利1月19日报告称,并没有迹象显示铜的需求将会崩溃,因此虽然铜价遭遇重挫,该行仍预期铜价至今年底可望上涨24%,达到每吨7049美元。
摩根士丹利也认为,铜市的供给短缺将会支撑铜价。该行预计2015年至2017年,铜市的供给短缺约达到7万至11万吨,预计在此期间铜价将上涨至每吨7055美元至7605美元。
彭博社还报道,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报告显示,受到中国需求支撑,以及新铜矿推迟投产等因素的影响,铜价预期可以避免遭遇像原油与铁矿石那样大幅度的下跌走势。
惠誉指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是月度的铜进口量并未出现实质性的下滑,而新铜矿的推迟投产则意味着铜市的供应过剩可能会低于原先的预期。惠誉表示,预期今年铜市过剩约为10万至15万吨,低于此前将达数十万吨的预估。此外,惠誉认为,一旦铜价跌至每吨4500美元价位,就会迫使生产商重新调整新矿投产的时间。
来自中国的“亮点”可能会进一步挽救“铜博士”的颓势。1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4%,超过了一些外媒此前的预期。路透社称,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期铜去年大幅下跌是否得到理据支持。
此外,中国国家电网1月16日宣布,2015年投资将增加24%至4200亿元的计划。分析师认为,这会带动中国电力部门的铜消费,或许可为饱受打击的铜市带来一股助力。目前电力部门消费约占中国铜消费的半数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