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上升国家战略 产业规模2025年将超5万亿
- 发布时间:2014-10-21 07:18: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张少雷
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
《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著名体育学者、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对记者表示,体育总规模若超5万亿元,可推算得出体育占GDP比重将在1%~1.5%,这将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相差不多。
易剑东表示,目前发展体育产业正当其时。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
“《意见》的出台,对整个体育产业都是利好消息,我国的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将大大推进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进程。”虎扑体育创始人、董事长程杭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道。
易剑东认为,在目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服务业水准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也是推动前述第三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拉动就业。并且能够促进全民健身,改善国民体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要求,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人,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2003年人均体育场面积是1.03平方米,2010年人均是1.2平方米,明年人均目标是1.5平方米。”易剑东表示,对比而言,2025年达到2平方米是一个相对更新更快的进展。
对于当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相对不完备的现状下,他建议,可用“三地融合”的方式来缓解长期以来群众体育活动场地供求失衡的矛盾。
易剑东解释说,所谓“三地融合”,即将体育用地与居住绿地、公园绿地进行整合,充分开发居住绿地与公园绿地本身具有的游憩、健身功能。
在易剑东看来,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城市公园绿地中设置体育活动场地是一种常见的规划方式。而我国目前体育场地绝对数量供给不足、已有设施利用率低、财政支出水平和土地供给水平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体育场地面积拥有量的水平。因此,“三地融合”成为一种合适的选择。
文化体育业按3%税率计征营业税
此外,《意见》还要求丰富市场供给,引人关注的是两个“100%”的覆盖率任务,即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在政策措施上,完善税费价格政策成为体育产业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意见》指出,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且,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
“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易剑东说,以前如高尔夫、台球等放到娱乐业中,均按娱乐业标准征税,税费相对较高。目前文化体育产业享受到这一扶持政策,将提升其发展动力。
在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上,《意见》要求,各地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其中,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不过,政策出台后,还需更多配套措施落地,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副秘书长刘清早表示,实际工作中还有瓶颈需要突破:“一是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转变思想观念;二是需要尽快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促进商业赛事发展,扶持企业、社会组织,推动全民健身的开展。”刘清早表示,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电费和税费收缴很贵,按商业来收是要破产的。作为体育场馆的经营者起码要能够维持,税负这么重怎么能维持?这就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此外,《意见》的落实还需要很多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比如发展体育旅游,这是体育产业的分支,需要旅游部门和体育部门互动。这种互动不能只是停留在嘴巴上,必须打破行业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