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产经 > 房产 > 正文

字号:  

温州最大建筑企业中城集团破产:银行断供

  • 发布时间:2015-01-19 14:24:50  来源:环球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少雷

  如果退回到5年前,只要不是企业老板本人出现了问题,如赌博、炒期货等,一家建筑企业走向破产是难以想象的。然而,眼前的现实却无情地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据媒体报道,1月15日,浙江产权交易所发布拍卖公告,受管理人委托,1月25日上午10时,将对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00%股份向社会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为4216万元。

  中城集团,曾经是温州最大的建筑企业,也曾经入选过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第242位,更是温州首家拟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然而,如今却不得不通过拍卖全部股权的方式进行重整。重整能否成功,则要看有没有接盘的企业。毕竟,已经裁定的17亿债权,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更何况,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核实的债权。

  那么,这样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为什么会走到破产重整的境地呢?据企业介绍,主要是互保拖累、房地产低迷以及银行“断供”三个方面原因所致,特别是银行“断供”,它构成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最主要原因。

  毫无疑问,企业所列举的三大原因,确实是中诚集团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如果不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如果不是互保出了问题,如果不是银行“断供”,中诚集团就绝对不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也不可能陷入破产境地。但是,这些方面的因素为何又会成为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呢?还有多少企业面临类似的问题和困局呢?

  显然,企业所说的三大方面因素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包括中诚集团在内的建筑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类似企业,从起步开始就没有很好地给自身定位,没有真正对市场进行过全面、深入、细致、科学的分析与研究,没有真正遵循市场规律。更多情况下,它受利益的驱动做出了一些冒险的行为。

  必须承认,在房地产市场兴旺的时候,确实让一部分人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富豪,成为了既得利益者。然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纯粹是在搞投机冒险行为,他们往往是不考虑市场规律、不顾市场风险、不讲市场规则的。就像中诚集团一样,与其他企业形成那么多的互保,不就是因为只看到房地产市场的利益,而忽略了风险吗?不就是只体会到互保的好处,而感觉不到互保的危害吗?如果企业稍稍有一些市场风险意识、互保风险意识,就不可能盲目投资、盲目互保,不可能一味地进行负债经营、负债冒险投机。

  从这个角度分析,中诚集团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自身条件不足、管理欠缺、投机意识过浓的结果,而不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和银行“断供”。想一想,如果银行不“断供”,损失就可能更多,风险也更大。而且,银行提供给中诚集团这么多贷款,本身已经违反了贷款的审慎原则,如果在中诚集团已经面临巨大困境的情况下,继续提供信贷支持,就是失职,就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其实,像中诚集团这样因为市场变化而陷入困境、最终被迫破产或破产重整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而最终表现,也无非都是银行“断供”和企业互保。为什么经济活动中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互保现象呢?银行在向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过程中,对互保是采取怎样的风险防范措施的呢?要知道,互保越多,贷款的安全性就越差,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也越大。更重要的,它还会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地区间金融风险。对这样的风险隐患,难道银行真的一点没有感觉吗?更重要的,企业间的互保现象,一般都发生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之间,实体企业相对较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银行在向开发企业与政府融资平台投放资金过程中,门槛和要求可能要比实体企业低得多,那么,这是否也是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呢?

  虽然说市场经济下,企业出现破产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像中诚集团这样的结局并不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一方面,企业自身过于追求眼前利益、投机意识过浓,是造成企业难以做长做久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银行在对企业支持时,也只考虑眼前利益、考虑一时的需要,从而在贷款标准和要求方面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也是造成企业最终走向破产的重要原因。只有企业和银行按市场规律办事,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得到重视,才能化解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