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老厂区改造立下三年战书 预计完成43个项目
- 发布时间:2014-09-26 09:47:3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马巾坷
今日在首钢位于石景山的老厂区里,满是锈迹的机器和斑驳的厂房让人很难回忆起曾经十里钢城的喧闹。不过,“寂静”并不会成为这片8.63平方公里土地的常态,昨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为加快首钢老工业区的功能与产业转型,北京围绕老工业区面临的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服务配套等五大任务出台转型方案,新的方向也给了首钢在三年完成43个重点项目的底气。
新课题:三年完成43个项目
事实上,2010年底,首钢最后一座高炉停产时,人们都以为这里会迅速成为一片改造工地,但近四年来,受土地、资金、定位等难题困扰,这片被称为京西一大宝地的厂区一直规划频出,但开工数量却少之又少。直到近期,两大重量级政策的出台,让首钢老工业区开始悸动。
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介绍,北京已出台《关于推进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首钢老工业区和周边地区建设发展的实施计划》两大文件,标志着首钢老工业区将进入改造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实质性阶段。
在实施计划中,北京提出三年内需要完成的22项具体工作,涉及43项拟实施完成的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政府主导推进的重点骨干基础设施项目,如长安街西延、西北热电中心等项目,总投资共计780亿元。根据改造规划,近期拟重点推进的部分产业项目包括西十筒仓改造项目、二型材互联网金融产业园、首钢广场项目、首特绿能港项目。涉及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互联网金融、商务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等多方面。
但新的规划也让首钢老工业区有得也必须“有舍”。因为,此次这一区域被明确需背负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城市功能精细再造两大战略任务。所以,未来的改造已经不是以首钢甚至石景山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要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促进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优化功能布局、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而有所担当。
老难题:各方意见难统一
有人指出首钢老工业区改造一直“说的比做的多”。2014年初,在石景山区“两会”期间,石景山区旅游委副主任李晨曾表示,首钢老厂区将在未来被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基地,并推出一系列独家旅游项目。
北京商报记者在厂区也发现,规划中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计划投入4500万元,将陈设大型雕塑、大型钢雕、停产纪念签字长卷和焦炉、管线、铁路及各类大型冶金设备设施的“钢铁大道”至今没有任何动工的迹象;计划投入500万元,环石景山、群明湖、秀湖步道以及在文化产业核心区铺设3公里、5公里的塑胶步行道,更毫无动静。
对此,首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何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说厂区大的规划没有变,但随着目前北京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清晰,首钢老工业区的功能也随着发生一些改变,比如当京城的制造业向津冀两地疏解后,首钢这块地就要更多承载高端制造业总部基地落户。发挥首钢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吸引相关联的高新技术、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原来的一些大规划,可能就要进行调整,比如小火车很可能改在一定区域内运营等。
与此同时,中国联合钢铁网分析师胡艳萍认为,除了功能定位有所调整外,首钢老工业区还有其他一些痼疾。“谁说了算就是个大问题,地处石景山甚至还有部分跨界丰台的首钢老工业区改造,一直在城市功能、首钢利益以及地方政府思路下前行,要达到各方满意的平衡并不容易。”胡艳萍指出。另一方面,她还强调,资金上的掣肘让首钢老工业区无法疾行。如何“筹钱”可以算做首钢的当务之急。
如何破题:与曹妃甸联动
据初步估算,首钢老工业区的开发建设资金约2000亿元,巨大的投入也迫使首钢不得不尽一切可能“造血”,方式无外乎土地开发和融资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称,新政其实已给首钢筹钱开启绿灯。其中在土地开发上,新政提出优先保障首钢总公司在京发展新产业用地需求的原则,采取自主开发建设、产业定向开发和土地开发上市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推进首钢老工业区土地开发再利用。这相当于让首钢在土地开发时拥有更多选择。而在融资方面,市政府支持首钢总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金融创新业务,充分利用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债、中期票据和项目收益性票据等融资工具,进行多种渠道融资。
更值得注意的是,何巍透露,首钢将把北京园区与曹妃甸园区结合起来,联动招商,协同发展。建设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将企业的总部和研发实体落户在北京园区,形成创新驱动的承载平台,把生产制造环节放在曹妃甸园区。也许三年后,没有钢铁的首钢老工业区将再现昔日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