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能源 > 新能源环保 > 正文

字号:  

劣质矿渣棉披上绿色外衣 隐藏在农村或山区

  • 发布时间:2015-05-28 15:17:0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姜瑛  责任编辑:吴起龙

  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近日发起了一项针对西部地区节能保温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调研,着重对陕西、重庆等地岩棉及矿渣棉的生产、销售、使用环节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很多打着“绿色环保建材”旗号的“岩棉”产品,却是来自于当地“三无”小作坊生产的矿渣棉。

  尤其严重的是,许多矿渣棉小作坊就建在国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国家农作物培育示范区,甚至奶牛场和小学旁边。据业内人士反映,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也存在着众多类似的矿渣棉小作坊污染企业,而上述地区恰是长江、珠江、岷江等诸多重要水系的上游地带。

  劣质矿渣棉用于建筑

  岩棉作为可靠的防火保温节能建筑材料,是发达国家建筑外墙防火保温的首选建材。矿渣棉作为岩棉的“近亲”,同属于矿物棉,其生产工艺与岩棉类似,但在成品性能上却相去甚远。小作坊矿渣棉产品质量差,防火性能、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严重不足,带来安全和环保隐患。

  我国很多地方性法规条例也都明令禁止矿渣棉用于建筑外墙。但此次调研发现,劣质矿渣棉用于建筑外墙的工程案例比比皆是,血统纯正的岩棉材料却只占全部矿物棉市场份额的20%~30%,小作坊及其产品为何能占据市场?

  隐藏在农村或山区

  生产环节监管难。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仅在西安市区近郊,就散布着40余家矿渣棉作坊。在四川和重庆的崇山峻岭中,也隐匿着生产矿渣棉的作坊50家。据了解,近一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矿渣棉企业大多数来自河北,究其原因,是京津冀对大气污染的严格管控,迫使他们到西部山区打起了游击。

  一个正规的岩棉生产企业要想取得生产许可,至少要通过工信部、工商局、税务局、安监局、质检局、环保局等一系列部门的审批。这些矿渣棉小作坊大多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或是通过注册销售公司的手段进行违规生产。由于这些小作坊全部隐藏在僻远农村或是交通不便的山区,大部分又只在夜间开工生产,给群众举报和政府监管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偷偷生产污染严重

  这些矿渣棉作坊一般规模极小,远远达不到工信部要求的单线规模不低于2万吨/年的标准,这势必会带来综合能耗过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相比其他正规的岩棉生产厂家,矿渣棉小作坊生产条件恶劣,没有任何环保措施。在矿渣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废水等综合污染物,但是在生产区域却未见任何脱硫、粉尘收集、污水处理等治污设备。夹杂着棉絮的未经任何处理的废气直排入空气中,悄悄地为雾霾作出了“贡献”。废弃的矿渣棉散落在田地里,制胶用废水也直排入河中。

  销售环节乱象丛生

  调研显示,这些矿渣棉小作坊每天连续作业,源源不断地将质量毫无保证的矿渣棉板送往各大建筑工地。巨大的需求量是这些小作坊不顾国家法律法规、以环境为代价铤而走险的源动力。那么,如此巨大的需求量背后,又存在着怎样的利益链条?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项目施工方一般会选购一到两车正规厂家生产的岩棉,为的是取得质检报告等一系列正规手续,逃避质检、安监部门的检查。剩余的则会选择价格便宜一半以上的矿渣棉

  来以次充好,在大大降低项目成本的同时,建筑物的质量却没有保证。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使。各级代理销售人员层层克扣,都想在工程款中分一杯羹,最终导致质量稳定的优质岩棉外墙被替换为小作坊出产的矿渣棉外墙。

  规范市场需要强力监管

  由于保温材料一般用于建筑墙体之内,在建筑完工时难以监理,因此,只能采取施工方送检或是工地抽检的方式,致使施工方有很多漏洞可钻。监管环节不力也是导致矿渣棉板大面积上墙的重要原因之一。

  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多方面共同协调努力,为此,业内人士也在积极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绿色建材市场引入完整的行业考核标准,依靠法律手段来肃清行业内参差不齐的落后生产力。有专家提出,产品质量溯源体系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假如在每一块岩棉板上印制独一无二的防伪条码,以便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能够追溯责任方或其他方式。

  此外,从源头上杜绝假冒绿色建材流向市场也是重要的一环,这不仅需要依靠行政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多部门联合执法关停落后产能,也需要依靠群众的共同参与,举报身边非法企业。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