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二次光伏双反终裁落定:硅片“幸免”
- 发布时间:2014-12-18 06:15: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马巾坷
被推迟了一周后,12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华光伏“双反”的终裁结果。
这份对中国光伏影响颇深的公告显示,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大陆的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倾销幅度为26.71%至165.04%,补贴幅度为27.64%至49.79%;中国台湾地区的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倾销幅度为11.45%至27.55%。
而尽管根据计划,这一裁决被付诸实施(海关正式开征“双反”关税),还需获得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裁(拟于2015年1月29日公布)。但以史为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此前从未推翻过美国商务部的裁决。“实际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核准,只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美国二次‘双反’的局面几乎已不可逆转”。
值得一提的是,经记者多方采访确认,在此番美国商务部框定的“双反”范围——晶体硅光伏产品中,并未包括硅片。对此,上述知情人士称,“这主要是因为欧美几乎没有硅片产能,在‘双反’调查时,其无法进行举证”。
试图将损失降到最低
12月17日,某光伏业界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前中国光伏代表团赴美磋商二次‘双反’事宜的行程本来定在9月份,但美方最终拖到了11月份,才给他们发放签证。等代表团到了美国,美方已制定完毕了终裁方案”。
由此,难怪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关于美国第二次光伏双反案倾销和补贴终裁的声明》中指出,“美方最终对合作化解本案是缺乏真正的诚意的,这是到目前为止,中美磋商未能达成解决方案的直接和根本原因”。
今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中国大陆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获得了超额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8.56%至35.21%;7月25日,美国商务部又公布了对华晶体硅光伏产品反倾销初裁结果,认定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其中中国大陆产品的倾销幅度为26.33%至165.04%,台湾产品的倾销幅度为27.59%至44.18%。
与初裁相比,终裁结果认定的中国台湾地区产品倾销幅度有所下降,但中国大陆产品的补贴幅度则有所上升。而不论如何,根据此前市场最悲观的预测,美国对华光伏二次“双反”,可能祸及中国光伏逾30亿美元的出口额。
事实上,面对这一预期,国内光伏企业已纷纷着手调整,试图将损失降到最低。据记者了解,企业层面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开拓国内及新兴市场、海外设厂、加大下游电站投资力度优化企业盈利模式结构等。
接受记者采访的赛维LDK董事长佟兴雪表示,“此次美国、加拿大双反尽管对中国光伏行业带来了损害,但最受伤害的还是他们本国终端市场。赛维LDK面对此次双反将更加注重开发中国以及其它新兴市场,以弥补美国、加拿大双反带来的负面影响”。
硅片企业反而受益?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此番将硅片排除在“双反”之外,也将对行业产生影响。
“由于硅片不在双反之列,相较电池、组件等厂商,国内生产多晶硅片、单晶硅片的厂商所受冲击便不会太大,甚至因其余光伏产品的全面受阻,而获得相对优势。”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除了不受双反影响,可继续销往美国市场外,那些为规避关税,被迫去海外建厂的中国光伏企业或许也更愿意采用中国生产的硅片,以制造电池、组件等”。
此外,“虽然美国的‘双反’彻底将中国大陆的光伏电池、组件等挡在了门外,但由于美国本土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极高,以及中国大陆产品撤出留下了市场空缺,而中国台湾地区被裁定的反倾销幅度仅为11.45%至27.55%。这意味着,中国台湾地区生产的电池、组件仍然具有与美国产品竞争的能力。”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称,“由于单晶毛利较低,多晶毛利较高。则中国台湾地区向美国出口多晶硅光伏产品更有利可图,其还可以采取降低多晶硅产品售价,已减少征税基数的方法,减少被征税的比重”。
据记者统计,截至发稿前,中国大陆多晶硅片生产厂商产能最大的为保利协鑫(13GW/年),紧随其后的为赛维LDK(3GW/年)。
而在此基础上,保利协鑫的多晶硅产能为6.5万吨/年,位列全国第一,赛维LDK多晶硅产能为近2万吨/年,位列全国第二。因此,两间公司还同时受益于此前我国对美韩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的反倾销政策,以及日前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的禁止以加工贸易进口多晶硅的政策(58号文)。
今年12月31日,我国将禁止多晶硅加工贸易的审批,业界就此预测,这必将导致太阳能级多晶硅内需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