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陆核电站“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建设
- 发布时间:2014-10-17 10:5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陈晶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50年前的10月16日,一朵蘑菇云在中国西北罗布泊的戈壁上“腾空而起”,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0年前,中国加入世界原子能机构,这是政府间唯一的核领域国际组织。上世纪90年代,中国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宣布暂停核试验。
暂停不代表永远停止发展。昨天(16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表示,我国在促进核能的和平利用和防止核武器扩散取得了积极成果。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到2020年,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规模将达到目前的三倍。在备受瞩目的内陆核电站建设方面,国家原子能机构给出了时间表,那就是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内陆核电站。究竟如何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未来能源发展布局如何?
几天前,笼罩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持续雾霾天气刚刚散去,微信朋友圈中晒蓝天的照片仍随处可见,但好景不长,今晚雾霾将再次光临北京、天津等地。除了不利的气象条件外,燃煤污染是雾霾的重要“幕后推手”。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说,煤炭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七成,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将难以为继。
许达哲:核能,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缓解环境压力,应对气候变化最为现实的一个选择,必将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的核电只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2%,远低于国际平均15%左右的水平,核电发展空间巨大。尽管核电清洁、高效,可核事故的阴影却始终笼罩在大家心中,特别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世界各国对于发展核能更加谨慎。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介绍,我国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对正在建设和运行的核电站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已经考虑在极端事故和自然灾害情况下,核电站的安全运营——已经采取了增高沿海防浪等措施。
王毅韧:确实更加注重安全,新上的核电站要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标准。到了现在的第三代,只要运行得当,处置得当,基本上不会出现事故。
目前,我国大陆在运行的核电机组21台,总装机容量1902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7台,装机容量2953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规模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总量的四成。今年八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开工建设一批沿海核电项目的部署。
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根据调整后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5800万千万的装机容量,意味着6年间,我国核电机组的规模将扩大三倍。那么,我国新增的核电机组是否只在沿海?在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十二五期间,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王毅韧透露,内陆核电站可能将在“十三五”期间开工。
王毅韧:我估计在是十三五期间,内陆核电站就会开,内陆核电站有几个厂址已经做了前期大量的工作,现在湖南、湖北、江西都已经预备了很好的厂址。从能源布局看,内陆核电站是势在必行的。
对于内陆核电站的选址,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更加详细的方案。
陆佑楣:现在有三个内陆核电站应该有个突破,湖南的桃花江、湖北的咸宁、江西的彭泽,这都是经过的长期的研究和论证,准备工作已经完了,应该赶快启动。
内陆核电站的技术成熟吗?王毅韧明确表示,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没有发生过任何核事故,经验丰富。内陆核电站和沿海核电站在技术上没有本质区别。
王毅韧:沿海发展核电是冷却水取自大海,内陆发展核电是冷却水循环使用,实际上我认为在安全性上是没有问题的。当时选择在沿海,是因为经济发展快,又缺乏煤炭,所以最早是在沿海建了,如果不是福岛核事故,内陆核电站现在已经开工了。
事实上,按照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已公布的我国首份《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内陆核电建设是不会影响环境和公众健康的。报告提出:“我国内陆核电厂的水、气等排放达到国际高标准要求,对环境造成辐射影响的增加量远低于环境本身的辐射水平;我国计划建设内陆核电项目的选址条件良好,不可能发生类似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那样的严重事故,内陆核电厂下游水质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说。
张华祝:法国69%的核电厂在内陆,国外近半个世纪的核电建设经验,足以证明内陆核电厂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对公众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