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撤销煤检站:为煤企松绑 革命兴煤阔步前行
- 发布时间:2014-12-07 09:08: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姚慧婷
【核心提示】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已展开,省内煤企亟待挣脱枷锁,赢得市场
“煤检站撤了,最大的好处是,走哪条线路,从哪里出省,我们拉煤车自己能做主了。”12月3日7时30分,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家煤矿等待装煤的大车司机范师傅这样告诉记者。尽管是在电话里,仍不难感受到他声音里抑制不住的兴奋。
和晋北绝大多数拉煤车司机一样,来自大同的范师傅近年来的主要生意是从陕西、内蒙古拉煤,经过山西,卖到河北去。此前,拉煤车要进入山西境内,必须在入省煤检站换过境票据,并从规定的出省煤检站出境,否则就得缴纳不菲的费用。
根据山西省政府发布的《山西省煤炭焦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方案》要求,今年12月1日起,山西全部取消相关企业代行的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管理行政授权;全部取消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票据;全部撤销省内煤炭、焦炭公路检查站、稽查点。
同时,山西要建立煤炭监管信息平台,并确保于2015年底前启动运行。
监管职能收归政府,经营自主权交给企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显然是山西此轮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的核心命题。一破一立之间,一场大刀阔斧的山西“煤炭革命”由此开局。
撤站之惠:一个司机的经济账
“一路走来,经过几个煤检站时,没看见有人拦车了。”路上有雪,加上不时遭遇因气温骤降柴油结冰拉煤车抛锚造成的拥堵,经过一昼夜的奔波,12月3日7时左右,范师傅驾驶拉煤车,终于从大同浑源赶到了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家名叫“国电建设”的煤矿。
山西撤销煤检站的开闸效应,正初露端倪。范师傅到煤场外时,前面已排了30多台拉煤车等待装煤,不到半小时,他的车后又有30多台车顶了上来。从牌照看,八成左右是山西的车,其余则是河北和内蒙古的车,都是从内蒙古的矿上拉煤,经过山西境内,运往河北。
“以前没这么多车。”范师傅肯定地说,近一年来,煤炭价格低迷、需求疲软,跑一趟下来有时候还亏钱,他周围绝大多数跑拉煤车的朋友都歇了。公路上寥寥无几的拉煤车,车主大多是贷款买车,勉力支撑,因为每个月都得按时到银行还债。
在市场惨淡的背景下,山西对过境煤炭的严格管控,让拉煤车的生意更是举步维艰。范师傅透露,此前不管拉的是陕西煤,还是内蒙古煤,只要进入山西,必须在入省煤检站换过境票据,并从规定的出省煤检站出境,否则就得缴纳不菲的费用,“每吨大约四五十元,一车40吨煤,就得交两千块钱。”由于出省口和线路受限制,有时即便知道前面堵车,也不敢改道绕行。
以范师傅拉陕西或内蒙古煤往河北保定卖为例,过了黄河大桥进入山西保德,在入省煤检站换过境票时,就被限定了必须从大同许堡或忻州五台出省,而最短的线路是走灵丘马头关。“走马头关,一趟下来,能多挣五六百元。”范师傅说。
范师傅所说的“过境票”,准确的名称叫“外省公路煤炭入过境统一调运单”。
从12月1日起,这一票据已经和“山西省煤炭销售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已缴证明单”“山西省煤炭公路运销统一调运单”“山西省公路煤炭运销省内用煤统一调运单”“山西省公路煤炭运销省内电厂用煤统一调运单”“山西省焦炭公路出省定额附票”“山西省焦炭公路地销专用定额票”“山西省焦炭公路上站定额调拨单”等8种煤焦公路运销票据一起,成为历史。
改革破冰:大刀阔斧为煤企“松绑”
告别“黄金十年”,煤炭企业哀鸿遍地,产业结构“一煤独大”的山西尤其不堪,用官方的说法是“利薄如纸”。
今年1—9月,全省吨煤平均利润仅为2.57元;2011年5月,山西五大煤炭集团吨煤综合售价为656.1元,而到了今年10月,一路下跌到323.44元。仅2013年一年,因为煤价走低,全省少收入1000亿元左右;目前,全省61.4%的地方监管煤炭企业亏损。
在产能过剩、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过度、多头管理、中间环节繁杂,煤企税负过重等问题,对于山西煤炭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羁绊日益凸显。“自家养的闺女,要嫁给谁,收多少彩礼,爹妈是没多少话语权的,必须经由唯一的媒人来决定。”
山西一位煤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打了个比方,来形容此前煤企在煤炭销售环节的尴尬角色。据了解,1983年10月,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成立,并获得山西省政府授权设立相关站点,行使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的有关行政职能。此后政策虽有些微调整,但山西煤焦产品“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格局,煤检站查核验票、补征税费的职能一直没变。也就说,山西地方煤矿所有合法生产的煤炭,要对外销售,必须经煤运公司签订煤炭采购合同,煤运公司收取经销费。凡未签订煤炭采购合同的,一律不得销售。
山西现行煤焦公路销售管理体制,尽管曾在历史时期发挥重要作用,但垄断经营,票据繁多、关卡林立的现状,显然已成为体制性桎梏,严重制约山西煤炭焦炭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动力。“改革势在必行,但没料到山西省的力度会这么大。”谈及此次山西煤焦公路运销体制改革,上述煤企负责人不胜感慨,“3个全部”,即全部取消政府机构对企业的21项行政授权,全部取消9种运输票据,全部撤销1487个各类站点,足见政府的决心和力度;“两个节点”,即12月1日起执行上述“3个全部”取消;12月31日前,省内各类公路煤炭、焦炭检查站、稽查点的岗楼、挡杆等设施要全部拆除,明确列出了推进改革的时间表。“按照省政府的部署,我们公司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晋能集团(山西省煤销集团改组后的现在名称)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打破市场壁垒,山西煤企失去的是枷锁,迎来的是活力和市场。
市场博弈:山西煤炭有望恢复竞争力
“山东市场已经丢得差不多了。”山西一位煤炭经销商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虽然山西煤炭名气很大,但近年来在一些传统市场,山西煤正遭遇陕西煤和内蒙古煤的强烈冲击。
这位经销商在调研中发现,为和山西煤抢市场,一些内蒙古煤企在四川对用户承诺:“不管山西煤到用户手里卖多少钱,蒙煤都可以每吨比它便宜20元。”山东曾是山西煤的主要传统市场之一,不少用户的燃煤锅炉指标都是按山西煤的标准设计的,生产基地在内蒙古的某央企,自己出钱为用户改造锅炉,以适应烧蒙煤。
近年来,陕煤和蒙煤的供给能力飙升,山西煤缺乏价格竞争优势的说法,在山西汾渭能源煤炭分析师曾浩这里也得到佐证。
汾渭能源的数据显示,以2014年上半年为例,5500大卡的煤在秦皇岛港的平仓价(即煤运到港口并装到船上的价格)如果低于500元/吨,山西大同煤就没法卖了,否则就意味着亏本生意——这500元/吨的价格构成,大致为铁路运费110元、港杂费30元、煤矿到发运站的短途运费和其他约30元,煤矿收入的坑口煤价约330元;可同样的港口平仓价500元/吨,内蒙古煤依然有钱赚,因为尽管内蒙古煤由于运距比大同煤远,运费高不少,但内蒙古煤普遍每吨比大同煤低150—200元。
原煤的生产成本各省相差无几,可山西对于煤炭收取的各种费用在国内主要产煤省里是最高的。12月1日起,煤炭资源实现从价计征,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取消,加上取消煤检站,清费立税一揽子政策执行到位后,山西煤的流通成本自然会大幅下降。“只要每吨能降低30元的成本,山西煤将有望再次与陕煤蒙煤在市场上一争高下。”曾浩信心满满地断言,因为山西和内蒙古、陕西相比,毕竟与煤炭的主要消费市场空间距离要近得多,光是运输成本就优势明显。
监管之策:构建信息平台提升监管水平
撤销煤检站、取消各种煤销票据后,会不会导致非法黑煤死灰复燃?会不会导致低价竞争,市场混乱?会不会导致监管漏洞,国家税收流失?在采访中,不少国有煤企负责人和政府职能部门人士对记者表达了如是担忧。
因为,从历史看,这些担忧并非全无道理。山西当年在全省各地设立煤检站、实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煤焦销售体制之初衷,就在于解决煤矿的私挖滥采、超能力生产、压价竞销、现金交易、偷逃税费,维护山西的整体利益。
令人期待的是,此次《山西省煤炭焦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方案》提出,要创新监管方式,构建监管信息平台,提升监管水平,强化监管能力,堵塞管理漏洞。
山西省政府要求,要抓紧建立煤炭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各环节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信息汇总、整理、分析,构建数据传输和共享机制,为政府依法监管提供依据;并明确该平台由省煤炭厅牵头负责建设和管理,确保于2015年底前启动运行。在此期间,省煤炭厅要全力做好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确保监管到位。
显然,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定位,让属于政府依法监管的职能收归政府,属于企业的自主权交给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减少行政干预,改变多头管理,压缩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才是山西“革命兴煤”推动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王道。
○采访札记
改革势在必行山西咬牙闯关
“山西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省委书记王儒林如是说。
如何挣脱煤炭经济“一支独大”,给山西造成的政治上、经济上、生态环境上、民生上的“立体性”困扰?王儒林认为,山西需要着力推动煤炭产业向“六型”转变,走出一条“革命兴煤”之路。
毫无疑问,在推动山西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的“革命”中,已经启幕的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对既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但山西煤炭已别无选择——即便是仅仅从经济层面考量,从外部环境看,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短期内难有改观;从山西内部看,煤企亏损蔓延,拖累经济社会发展。
更何况,山西当前出现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主要发生在煤炭及相关领域,突出表现为易发、多发、高发。究其根本,不外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失衡,官员权力失范,导致不少干部深陷其中,倒在煤上,而且量大面广。
因此,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定位,按照“凡是能由市场决定的都交给市场”的原则,由市场决定煤炭资源配置,政府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不仅是山西煤炭产业实现市场主导型转变,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不二选择;而且是把简政放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六权治本”理念的探索和践行,可以最大限度地挤压权力寻租空间、剔除腐败土壤,关乎“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成败。
改革大幕拉开,“革命兴煤”已然启程,山西当须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