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亏损王”中国铝业一季度盈利1900万元
- 发布时间:2016-04-29 07:4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李春晖
继2015年盈利2.1亿元成功摘帽后,曾经的亏损王中国铝业(601600,SH)在今年前三个月的表现又超出了市场预期。4月28日晚间,中国铝业发布2016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08.7亿元,利润1900万元。
中铝公司的扭亏为盈战役在2015年初打响。彼时,葛红林履新中铝公司董事长不久,提出了“加减乘除”扭亏方案:加法是坚持做强最精主业,减法是处置不良资产,乘法是把创新驱动作为扭亏脱困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除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
而中国铝业去年的扭亏为盈,在外界看来则是减法发挥了作用。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铝业对那些扭亏无望的资产大肆淘汰、甩掉包袱。向母公司中铝公司的下属企业出售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50%股权,交易价格为23.5亿元,2015年内支付了30%的首期价款7亿元;减持焦作万方股份有限公司1.15%的股权,变现权益价值约为1.1亿元。另外还包括两项未能完成的交易:挂牌出售中铝物流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最终因无竞买人报名参与竞买而流拍;挂牌转让中铝南海合金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于2016年1月宣布终止转让交易。
除了减法之外,中铝公司或许需要从其它途径上增强盈利能力。毕竟,2013年,时任董事长熊维平也通过类似方式让上市公司免遭退市,但随即在2014年迎来更大的亏损。
在葛红林辞任后的,中国铝业董事长一职经历近两个月空窗期后,由余德辉接任。余德辉此前曾担任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外界指出,余德辉的到来可能意味着中铝公司将开始做加法,在煤电铝一体化上有所作为。
另外,目前中国铝业已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让干部员工肯想肯干、敢想敢干,变被动为主动。扭住了这个“牛鼻子”后,中国铝业决定在薪酬考核机制上开展突破性的改革。2016年,中国铝业一改以往以利润为指标的考核机制,进行了新的尝试,形成以成本为主、利润为辅的考核模式,并将考核结果直接进行“三挂钩”,即与领导干部的“官帽子”、“钱袋子”以及整个企业的工资“大盘子”挂钩。
中铝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葛红林在中铝山西企业干部大会上曾表示,“没有落后的产能,只有落后的竞争力。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会消灭企业”。自此吹响了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扭亏脱困、转型升级的集结号。
此后,山西分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马上细化工作责任、强化扭亏措施,密集与省市县政府进行沟通,争取政策、赢得支持;带头践行“五加二”、“白加黑”的以时间换市场空间的工作安排,围绕资本经营、人力资源改革、改革改制、经营降本等8个专题,进行了3轮4周40多次专题研讨,为山西企业开出了“改革药方”,并为每个不确定措施制定备选方案,犹如一台满负荷运转的机器将改革工作推入正轨。
据悉,在行业低迷之下,中国铝业一季度的盈利跟“降本”密切相关。以另一分公司包铝为例,包铝一季度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利润完成进度目标的128%,仅3月份就超进度目标一倍以上。包铝表示,“这是市场发生剧烈变化八年来,包铝实现的单月最大盈利数。”
铝企业的电力成本占到完全成本的四成以上,包铝热电厂成为了提质增效的关键。该厂一方面把确保机组安全平稳运行、确保自发供电量和发电小时数作为提质增效的首要目标任务,树立“度电必抢”意识,几十项指标全部精准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专业班组,一季度热电厂供电量完成进度目标的103%,仅此一项多增经济效益1400多万元。另一方面,该厂把提质增效的重点聚焦在成本占比近50%的供电煤耗上,系统优化燃煤掺配比例,同时开展了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把这一指标与绩效精准挂钩。一季度,该厂标煤单耗降低了每千瓦时19克,增加效益82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