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利润跌四成零售点关闭5% 暂时无意裁员
- 发布时间:2015-11-26 09:08: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斌
11月24日,周大福珠宝发布中报显示其净利润大跌四成,期间,关闭115个零售点,占总零售点的5%;外界猜测处于困境中的周大福可能试图通过裁员“止血”,对此,周大福主席郑家纯强调,“集团暂时无意裁员,会透过自然流失处理员工数量。”
周大福今年市值蒸发480亿港元
11月24日,周大福珠宝集团发布上半年财报显示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大降42.2%,达15.6亿港币。截至9月30日的前六个月内,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1%,达281.2亿港币。
公告称,截至9月底,周大福期内净开设29个零售点,零售网络增至2,286个零售点。同时,关闭115个零售点,相当于总零售点约5%,周大福表示,关闭店数高于过往平均数,是由于中国内地越来越多百货公司重组结业,以适应转变中的零售业消费偏好。
二级市场周大福股价自今年以来跌幅近45%,市值蒸发超过480亿港元,目前市值为590亿港元。
这个糟糕的业绩在意料之中。周大福在本月早期曾发布盈利预警,而香港那些仰仗中国大陆购物游客的零售门店也纷纷表示业绩一直萎靡不振。集团主席郑家纯强调,未来集团将透过消费渠道及特卖场清除多年以来不受欢迎的存货,提升店内陈设,以及提升产品系列,将销售流转量快的产品。有业界评论这意味着集团产品将向年轻化大众化转变。
Barclays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即便周大福香港续约租金下调15%至20%,租期到2017财年为止,公司也并不期望这个珠宝商能因此受益。正如其他大多数在香港挣扎的零售商一样,周大福已经放缓其扩张步伐,截至9月30日期间,新开张门店仅有29家,目前共有2286家门店。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经济放缓进一步打压了香港珠宝类商品的需求,同时汇率走势让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其他购物目的地对中国消费者更具吸引力,如今海外旅游的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
郑家纯强调暂时无意裁员
商业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而周大福珠宝近年来在竞争中已颇显颓势,大量关闭零售点,让外界担忧处于困境中的周大福可能试图通过裁员“止血”。
对此,周大福主席郑家纯表示,整合香港零售网络,主要是关闭部分不符合经营水平的店铺,或于部分店铺数量过多的区域关店,但强调集团暂时无意裁员,会透过自然流失处理员工数量,希望借此整理员工质素,集中资源提升店铺的销售及盈利能力。
郑家纯表示,“由于集团业务以内地旅客为主,近年内地旅客减少来港旅游,转到韩国旅游,因此集团亦会跟随旅客的方向,决定开店的策略。”
另外,郑家纯认为政府出招打击影子团友及零团费问题,对改善逼客购物的情况有正面影响。
财务董事郑炳熙表示,虽然集团对市场前景感到乐观,但部分负面因素例如租金上升,相信于短期内无法消除,预计未来港澳的租金仍有一成的升幅,虽然部分新续租租约,租金得以下调,但减租的效果最快到明年才会体现,加上市场未能马上复苏,而集团的固定费用开支仍有压力,因此预计下半年集团的利润只会有轻微改善。
至于店铺数目方面,郑炳熙预期下半年仍会关闭7至8间店铺,但要视乎租金的减幅及市场情况而定。
高盛、法巴同时看衰周大福
鉴于大陆游客赴香港旅游消费人数下滑、强势港元等因素,大行继续发表看空香港零售业及相关公司报告。
11月23日,高盛报告表示由于多次访港游客76%来自中国大陆,达8000万人,而这部分大陆游客将降低访港频率转战欧洲、日本市场,尽管中国大陆二三线城市可能逐步放开访港限制对冲上述游客数降低,但由于消费能力的差异,将势必造成香港零售业走软,客单价下滑。
高盛指表示,降2015至2017年香港零售股的每股盈利预测43%,同时降目标价,调低对利福目标价由17.1元降至16元、下调六福目标价由27.5元降至21.7元(相当明年预测市盈率10倍,予买入评级)、降周生生(00116.HK)目标价由18元降至13.5元(相当明年预测市盈率10.6倍,予中性评级)、下调周大福(01929.HK)目标价由8.7元降至5.3元(相当明年预测市盈率14倍,予中性评级)、调低亨得利(03389.HK)目标价由1.6元降至1.09元(予中性评级),亦较其他券商估算低17%,但预期明年同店销售可由今年的负增长回复至持平的水平,而租金亦可有2至4%下跌。
另外,11月23日,法巴报告指出,周大福仍处于最困难时期,将加快关闭盈利不佳店铺,今年开店计划难以达标。该行估计2016财年净开店数目112间,相对公司管理层之前目标为150-160间。集团并增加推广活动,以刺激珠宝首饰销情去存货,其毛利率因而受压,高价产品销售仍然疲弱,评级由买入下调至减持,目标价由10.35元削至5.1元。
该行分别下调内地、港澳及其他地区同店销售增长预测至-5.3%及至15.5%,7月至8月的小型抢金潮已完结,预期黄金同店销售自9月转为负数。虽然11月金价疲弱,但相信需求不再如以往强劲。(记者 张海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