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被微软肢解:1.25万手机部门员工将遭解雇
- 发布时间:2014-08-12 08:27:5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马艺文
曾经号称“每眨一下眼睛,全世界就卖出4部手机”的诺基亚手机业务,在今年4月黯然“入赘”微软后,终于遭到了被肢解的命运。
7月18日,微软CEO纳德拉宣布了一场自公司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裁员:出于精简机构与整合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部门的考虑,微软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削减1.8万个工作岗位。
随后,诺基亚前CEO、微软执行副总裁史蒂芬 埃洛普在发给员工的邮件中表示,在此次业务调整中,约有1.25万名来自原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将遭到解雇。
这意味着,3.2万名今年4月转入微软的原诺基亚员工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会被裁撤。
作为诺基亚手机业务全球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曾被誉为诺基亚在全球最领先的研发基地——原诺基亚北京研发中心(下称“北京研发中心”)和手机制造工厂或成为这次裁员的重灾区。
多名北京研发中心员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己部门的中层领导曾透露,此次裁员中,北京研发中心将有九成员工都会被裁撤,仅保留200~300人为微软手机业务进行本地化支撑。
微软中国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暂时无法提供具体的裁员数字。但北京研发中心员工告诉记者,微软中国8月4日发给北京研发中心全体员工的邮件表示,本次裁员将分步进行,公司将于2014年8月通知绝大部分被裁员工,并于2014年年底之前完成全部裁员计划,具体劳动合同解除日期将根据业务需要决定。
埃洛普表示,未来将会把主要工厂集中到越南河内,因此,同样设在北京的原诺基亚手机制造工厂(下称“原诺基亚北京工厂”)也面临裁员。一位原诺基亚北京工厂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工厂现有3000多员工,其中有2000多都是一线工人,这些工人已经在7月下旬收到了裁员通知。
很多北京研发中心的员工都对《中国经济周刊》悲观地表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连诺基亚手机这个品牌都将不复存在。
尽管微软中国没有对此作出回应,但据外媒报道,埃洛普曾在一次公开活动上表示:“一段时间内,微软将在手机方面使用诺基亚品牌,但这个品牌不会在智能手机领域使用太久。我们正在选择未来的智能手机品牌。”
竞争总是无情的。身处这个“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行业,纵使过往风光无限,一旦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就注定了被抛弃的命运。即便是具有149年历史、曾经豪取全球四成手机份额、令对手闻风丧胆的诺基亚也不例外。
当黑白机时代最火爆的手机游戏贪食蛇踪影难觅,当开机之后大手拉小手画面逐渐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我们知道,是时候跟诺基亚说“再见”了。
8月1日,北京,原诺基亚北京研发中心门口,一名佩戴微软工牌的诺基亚老员工在抗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I摄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随着这句盛传已久的悲壮式告别语,曾经的手机帝国轰然倒塌。
2014年4月25日,微软宣布对诺基亚的收购正式完成。次日一早,诺基亚位于芬兰的总部大楼便正式换上了“Microsoft”的标志。“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已经在北京研发中心工作了15年的员工Joe(化名)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其实,我对诺基亚的感情也是爱恨交加。我们在几年前也曾向公司发问,为什么迟迟不做Android?为什么要关掉MeeGo(一款微软和英特尔携手推出的便携设备操作系统)?为什么偏要投靠微软?可是一直都没有人给出回应。我的上级告诉我,你提出的这些问题,只有CEO才能回答。”
“如果我们可以在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手机时及时做出回应,寻找更新的突破方向,也许一切都会大不一样。很可惜我们没有。”在北京研发中心负责手机软件测试的Dora(化名)摇着头对记者表示,“落得如今的下场,是要让我们为当年的迟疑买单吧。平心而论,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老大难当。你真的很难让已经习惯世界第一的诺基亚每天紧盯市场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
2011年,原诺基亚中国公司高级副总裁刘持金在央视财经频道录制《诺基亚会倒下吗?》节目时表示:诺基亚一直都很努力,但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的iOS出现得太突然了,优势又太明显了。诺基亚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MeeGo系统和Symbian系统,但消费者似乎并不太买账。他认为,诺基亚被打败的主要原因是“在企业的执行力和落地的能力上出了问题”。
2007年,危机从这里开始
2007年1月9日,苹果推出iPhone,正式敲响了诺基亚帝国的丧钟。时任诺基亚CEO的康培凯却自信满满。他认为,苹果不会对诺基亚造成任何影响,一来诺基亚专注做手机已经很多年,二来诺基亚有满足任何价位和需求的产品线,而这是苹果不具备的。
但此时诺基亚还是有所警觉的,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位不愿具名的诺基亚设计主管透露过,在iPhone推出的2007年,他们得到一个新的任务,设计一个全新的作业系统Maemo(MeeGo的前身)。倘若这项计划最终能够坚持下去,可能诺基亚还能在智能机操作系统上打一个翻身仗。甚至,在接下来的智能机市场再掀起一阵狂潮也未可知。
而就在这一年,Google看到了智能手机市场十年一遇的机会,开始建立Android(Google开发的操作系统)联盟,并免费提供给厂商使用,于是,在接下来诺基亚固守Symbian(诺基亚手机操作系统)的两年里,Android如同野草般生长。
如果说苹果的崛起仅仅是给了诺基亚一拳,那么Android系统的崛起则是给了诺基亚致命的一击。2008年,HTC推出全球第一部Android系统手机HTC G1,此后,三星、摩托罗拉、LG、爱立信等手机制造商相继放弃Symbian系统,投入新兴的Android怀抱。
谷歌和苹果这两家锐意进取的技术先锋并肩完成了移动通信史上的朝代变革,传统手机从此成为明日黄花。当全球用户如潮般放弃传统手机而投入智能手机的怀抱时,诺基亚的王朝已经开始坍塌。
2008年对于诺基亚来说是辉煌的一年,但也是永远难忘的一年,至少对于后来身处困境的诺基亚来说,也许那是回忆起来最后幸福的一年。
而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如我们所知,诺基亚放弃MeeGo,投奔微软。
2009年诺基亚进行了部门改组,情况开始出现变化。
2009年10月诺基亚公布了10多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这一年也是HTC全面进入Android阵营并发布HTC Dream的第一个年头。从此,Android终端逐步成长并占据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大半江山。
而与此同时,诺基亚把设计团队分成两块——装置与服务,“两个团队对软件使用的看法不同,一个要用QT,一个用Webkit。”一位不愿具名的诺基亚设计主管当时向媒体叹息道,于是,就在琢磨哪种技术的风险较低时,Maemo整个开发行程大延迟,诺基亚丧失了抢夺智能手机系统市场的最佳时机。
2010年,决定生死的节点
2010年,注定成为决定诺基亚生死的重要节点。
2010年初,诺基亚与英特尔联手,打造了全新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MeeGo,并在2010年9月发布N8机型。
2010年9月21日接任诺基亚CEO职务的史蒂芬 埃洛普曾透露,当初决定放弃Symbian时,诺基亚首先相中的是Android系统,由于Google的不待见从而使这次合作谈判无疾而终。
然而MeeGo的表现太过令人失望,市场对苹果的痴迷,开发者对于Android的依赖,让诺基亚心生退意。而在此之前,诺基亚研发MeeGo已经耗费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浪费的不仅是财力、人力、物力,诺基亚还给了竞争者赶超自己的时间。
史蒂芬 埃洛普说:“我们对MeeGo做了一个战略评估。如果让诺基亚来用MeeGo的话,必须要确保基于MeeGo的一整套全线产品有很强的能力,并在成本上有竞争力,但是我们现在的感觉是基于MeeGo终端出来得不够快。”“诺基亚内部有一些天才的创新,但我们没有将其迅速推向市场。我们曾认为MeeGo可能会成为一个赢得高端手机市场的平台。但是,以目前的速度,到2011年年底,我们或许只能推出一款MeeGo手机。”从话语中可以看到埃洛普对于MeeGo的肯定,不过更多的是无奈。
在满身非议后,诺基亚又“移情”微软。
2011年,亏损元年
2011年2月,埃洛普宣布和微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声称诺基亚智能手机将会逐渐地从Symbian操作系统过渡到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其后,搭载WP7的Lumia系列确实给诺基亚的智能手机家族带来了一丝生机。
然而,随后的剧情急转直下。微软宣布放弃WP7,而由于全新的WP8的架构与WP7不同,WP7手机用户无法在原有硬件上进行升级。刚刚推出几款WP7手机的诺基亚希望借助WP7崛起的梦,被彻底击碎。
其中最让人不解的就是WP7不支持升级WP8,抛开CE内核和NT内核不兼容的技术层面,仅谈作为合作伙伴的诺基亚是否在搭载WP7前就得知这个情况?如果知道还选择继续合作,那么将如何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和运营商的抵制?
这一年,诺基亚年度财报显示,亏损14.88亿欧元。这一年,成为诺基亚的年度亏损元年。
在北京研发中心工作了7年的Sue认为,除了反应迟缓以外,埃洛普也是将诺基亚逼上绝路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确因为固守思维、缺乏创新,太过专注于硬件,而忽略了互联网时代给手机带来的颠覆。但是我们更大的错误在于信任埃洛普,以至于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我的老板曾对我说,我们当初之所以没去投靠Android而是和英特尔一起研发MeeGo,是因为Android市场已经被三星抢占,我们唯有另辟蹊径才能生存。而且诺基亚也绝对不会选择屈辱地活在别人的操作平台上。”Sue叹了口气,接着说,“可谁都没想到的是,埃洛普一上台就将一切全部推翻,然后投入微软怀抱。”
Sue的观点代表了诺基亚内部以及外界许多人的看法。甚至有人怀疑:曾经担任微软高管的埃洛普是微软的“卧底”。
2011年2月14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有听众问埃洛普是否是微软的“特洛伊木马”,他回答道:“答案显然是‘不’。我们的决策过程都确保整个管理层的参与,当然,诺基亚的董事会是唯一能够制定这一重大决策的机构。他们做出了最终决定。”
埃洛普还在多个场合阐释了与微软合作的合理性。他表示,诺基亚评估了三个方案:第一个是采用自己的MeeGo和Symbian系统,但如果没有类似于微软的合作伙伴的帮助,建立生态系统的成本会非常高;第二个是谷歌Android,它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高,但它的手机平台的商品化风险很高,谷歌正从合作伙伴获取大量利润,这令诺基亚感到担忧;第三个是微软Windows Phone,它能够创建和引领市场,并提供给消费者丰富的选择。
2013年,英雄落幕
2012年8月16日,由于第三季度收入低于预期,标准普尔已对诺基亚的股票进行了降级处理,从BB+降级为BB-,即“垃圾状态”。同样在这一年,诺基亚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从上一年的23.8%降至19.1%,并从市场占有率第一宝座的神坛跌落。种种迹象表明诺基亚的智能手机战略转型似乎已告失败。
此时的诺基亚,已经穷途末路。
2013年9月2日,微软宣布斥资7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在移动通信史上曾经无比辉煌的诺基亚王朝自此终结。
曾几何时,诺基亚是手机行业无可争议的王者,它在1998年成就霸业之后,执掌江山长达14年,其品牌几乎成为移动电话的同义词。虽然近年来问题频出,但是直至2012年上半年,它仍保持领先地位,而且在换帅后雄心勃勃,志与苹果和谷歌决战天下。但短短一年之后,这个庞大的手机帝国竟然分崩离析。
诺基亚大事记
1871年
芬兰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 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将自己的木浆磨坊和橡胶加工厂合并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取名“诺基亚”。
1902年
无线电产业刚刚萌芽,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
1960年
诺基亚成立电子部,并专注于电信系统方面的工作。
1979年
诺基亚与芬兰领先电视制造商Salora合资成立无线电话公司Mobira Oy。
1981年
诺基亚推出全球首个国际蜂窝网络——北欧移动电话服务,首次支持国际漫游。
1982年
诺基亚推出首款汽车电话Mobira Senator;诺基亚首部数字电话交换机Nokia DX200投入运营。
1984年
诺基亚推出便携式汽车电话Mobira Talkman,开启了诺基亚移动电话的篇章。
1987年
诺基亚推出首款手机Mobira Cityman。该手机重800克,当时售价24000芬兰马克(折合3400英镑)。
1991年
芬兰首相哈里 霍尔克里(Harri Holkeri)使用诺基亚设备打通了全球第一个“国际移动通信系统”电话。
1992年
诺基亚推出首款数字手持GSM手机Nokia 1011。诺基亚决定专注手机及通信业务,并开始出售橡胶、电缆及消费者电子产品部门。
1994年
诺基亚推出首款搭载诺基亚Tune铃声的2100系列手机,全球销量高达2000万部。
1998年
诺基亚成为全球手机市场领头羊。
1999年
诺基亚推出支持初级网页浏览功能包括浏览电子邮箱的手机Nokia 7110。
2001年
诺基亚推出首款内置摄像头的手机Nokia 7650。
2002年
诺基亚推出首款视频录像手机Nokia 3650、首款3G手机Nokia 6650,后者可随时随地浏览网页、下载音乐以及观看电视等。
2005年
诺基亚在尼日利亚售出其第10亿部手机,是一部Nokia 1100。
2007年
诺基亚的4600万部手机因电池存在缺陷,被迫全球大规模召回。苹果推出首款iPhone。
2008年
诺基亚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利润下跌30%,智能手机销量下跌3.1%。
2009年
诺基亚10年来首次亏损。
2010年
诺基亚任命微软前高管史蒂芬 埃洛普(Stephen Elop)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2011年
诺基亚与微软达成战略伙伴关系。诺基亚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被苹果、三星超越,利润及营收缩水。
2012年
诺基亚发布利润警告,股价下跌,亏损额增至13亿欧元;裁员14000人,将智能手机制造工厂迁移至亚洲。
2013年
9月2日,微软宣布以54.4亿欧元(折合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
2014年8月1日,北京,原诺基亚北京研发中心,部分员工自发抗议微软近期宣布的1.8万人裁员计划。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I摄
2014年8月1日,北京,原诺基亚北京研发中心,部分员工自发抗议微软近期宣布的1.8万人裁员计划。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I摄
【封面故事】诺基亚老员工:
反对微软“恶意收购!暴力裁员!”
“恶意收购!暴力裁员!”“恶意收购!暴力裁员!”
2014年8月1日下午,数百位北京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自发聚集在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的原诺基亚中国总部工作区门口,举着“抗议微软恶意收购、暴力裁员”、“我们要工作”等标语,反对微软在中国进行的大规模裁员活动。
现场多位员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身为知名跨国企业,微软出尔反尔的态度实在让人不齿。“微软曾向大家发邮件承诺不会在一年之内做出重大调整,并表示即使发生裁员,也会按诺基亚此前的标准执行。我想问,如果裁员90%都不算重大调整,那什么才算是重大调整?”8月1日下午,一位站在工作区门口抗议微软裁员的员工愤怒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们认为微软对诺基亚根本就是恶意收购在先,暴力裁员在后!”
“尽管我们曾多次要求与公司高层展开对话,但始终无人回应。” 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集体爆发了,大家实在是被逼得没了办法。”
“其实,除了工牌换成了微软的Logo,我从来都没觉得自己属于微软。”在北京研发中心工作了7年的Sue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去年9月微软宣布收购诺基亚那天起,她就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离开这里,只是她和同事们谁都没想到这一天竟来得如此突然。
“3个月的蜜月期”
2014年4月25日(周五),微软宣布对诺基亚的收购正式完成。
4月28日(周一),Sue刚一走进诺基亚中国区办公大楼,就发现这里已经被五光十色的气球和写满“We are ONE”(我们是一家人)的海报所包围。“我们把4月28日这天称为Day One,这是我们正式变成微软员工的第一天。我们每个人在那天都收到了一本名为《Day One》、厚达128页的纪念册。”Sue告诉记者,纪念册之所以取名《Day One》,公司表示,这寓意微软和诺基亚的合并将翻开历史创新的新篇章。
在Sue等诺基亚老员工看来,这看似一片祥和的局面突然在3个月后被打破。
7月18日,又是一个周五,微软宣布全球裁员1.8万人。7月21日(周一),Sue来到单位发现,那些热情洋溢的气球和振奋人心的海报通通不见了。
“在来时的班车上,我还和同事们讨论分析中国这边的裁员情况,进了大厅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我们的结局。”Sue指着一片白花花的墙壁对记者说,“你能想象我那时的心情吗?周五下班的时候,这里还贴着‘我们是一家人’的海报,周一来上班发现一切不过是个笑话。”
“我是在7月18日晚上就发现不对劲了。”在北京研发中心负责手机软件测试的Dora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那天我和同事们一直在单位加班,可是晚上八九点突然收到公司一封邮件,告诉我们手上操作的所有项目都立刻停掉不做了。”Dora说,看到这里,她立刻意识到,传闻中的大裁员就要来了。
诺基亚老员工“讨说法”,
人事部集体失联
“项目被停掉以后,尽管我们已经无所事事,但大家每天还是会来公司上班,为的就是打听消息,互通有无。我们关心的无非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自己会不会被裁掉,一个是具体补偿方案。”Dora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从不同渠道传来各种补偿方案。“有的说是(N+6) 月平均工资,N指员工在公司的服务年限;有的说是N+4。好像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裁员比例,北京研发中心现在这2000多名员工最后只能剩下300人。”
Dora等诺基亚老员工告诉记者,微软中国管理层先后于7月31日、8月4日给北京研发中心全体员工发邮件,表示本次裁员将分步进行,公司将于2014年8月通知绝大部分被裁员工,并于2014年底之前完成全部裁员计划,具体劳动合同解除日期将根据业务需要决定。公司将提供(N+2)乘以月平均工资的补偿方案,并额外提供约1800万人民币的培训基金,具体基金数额和使用还在计划中。
Dora告诉记者,“邮件表示,留给大家的协商期只有两周。如果你不同意这项方案,公司将按照法定程序与员工单方面解除合同。”
“对于最初的补偿方案,我只能用‘苛刻’两个字来形容。”一位已经在北京研发中心工作了15年的员工Joe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此前诺基亚即便是已经处于亏损状况,依旧会给员工一份非常丰厚的补偿。“去年被辞退的员工,不但每个人都可以有两个月左右的缓冲期(即从收到裁员通知到最后离开的时间),除了补偿之外,甚至还有不少人都领到了10万元左右的创业基金。而微软在保持盈利的情况下将补偿方案大打折扣,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无法接受!”
Dora告诉记者,除了宣布补偿方案之外,微软还在邮件中表示,次日上午将有专人前来公司介绍微软对外开放工作机会。于是,北京研发中心的员工们期待第二天能在会上了解更多有关裁员的细化方案与官方解释。
Dora告诉记者,8月1日上午,会议准时开始,但无论是微软中国、原诺基亚北京研发中心管理层或是公司人事部,始终没有人向大家解释裁员方案,答复员工疑问。“一位会议组织者甚至拿起麦克风就说‘你们爱听不听’,一下就把大家逼急了。”愤怒的员工在会场内高呼“N+6”,要求微软提高补偿待遇。
“比起补偿方案,更令我们寒心的是公司高层这种不闻不问、一味逃避的态度。”一位员工代表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一家公司将近90%的员工都将被裁掉之际,大家关注的肯定是裁员方案和已公布方案中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我们既不知道哪些人会被留下,也不知道公司的选择标准是什么。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收到来自公司管理层的沟通函,或者工会与资方协商沟通活动的会议通知,就连大家要求召开工会大会的动议也未得积极响应。”
Dora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从7月21日开始,以前每天都会和我共乘一趟班车的部门领导再也没有坐过班车。公司人事部员工不但集体失联,甚至就连我们刷卡进入他们位于大楼7层工作区的权限都被取消了。大家谁都不想闹事,我们只不过是想要个合理的说法。”
《中国经济周刊》多次就此事致电微软中国,其公关部通过电子邮件回复表示,基于当地法律法规,全球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微软目前无法提供在中国裁员的具体数字。至于饱受员工质疑的补偿标准问题,微软没有给出明确回应。而原诺基亚中国方面的多位公关负责人也以“正在开会”、“不在公司无法安排”等理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裁员目的:减亏?保微软系产品?实现协同合作?
为什么微软完成收购不到3个月就决定裁掉来自诺基亚的1.25万名员工?
微软中国发给《中国经济周刊》的答复是,公司的人员精减主要想取得两个效果:简化工作,并实现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与公司的整合协作和战略一致性。“我们正努力将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与公司整体的战略取得一致,实现真正的协同合作,这与我们去年9月宣布收购时的承诺是一脉相承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微软的这场收购其实是打了水漂,裁员行动也是壮士断腕。7月23日,微软发布201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来自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的亏损令微软当季利润减少了7亿美元。
不过在Joe等诺基亚老员工看来,这只不过是舆论帮助微软留下些许面子的说辞。“站在悬崖边上的诺基亚一直都在试图自救。我们今年也曾尝试适应市场潮流推出搭载Android系统的Nokia X系列产品,在中国展开预约的前5天里就揽下了100万部预订量。但这个数字对于微软来说很刺眼。如果诺基亚把Android手机做得越来越好,微软本就不被市场所看好的Windows Phone的份额会越来越小。所以说,微软这次裁员就是怕日后会养虎为患。”
但原诺基亚高层并不这么看。在今年初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负责Nokia X 系列产品研发的原诺基亚全球副总裁 Peter Wang表示,诺基亚之所以要推出低端智能手机Nokia X 系列,是因为低端手机市场的增速最快,很多用户都习惯于使用 Android 手机,而诺基亚品牌拥有一定的用户口碑,因此诺基亚希望借助 Android 提供一些附加价值。Peter Wang 不认为 Nokia X 系列手机的推出会对 Windows Phone 生态甚至与微软的关系产生影响,反倒可能带来额外的价值。
“单就中国市场来说,微软还可以通过‘炒地皮’挣钱。”Sue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北京研发中心所在的这栋于2008年建成、占地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的诺基亚“绿色大楼”市值已经高达21亿元人民币。“微软已经在邮件中说明,未来剩余员工将会搬到微软的办公楼工作,而这片地方将留作他用。无论是卖是租,这座大楼肯定能为微软带来丰厚的收入。”
“被时代抛弃的人”
7月18日,在宣布裁员计划当天,微软宣布Nokia X将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
受Nokia X转入Windows Phone平台影响最大的,就是大批来自中国的研发人员。“Nokia X的研发团队主要来自诺基亚中国手机团队,我们很多人都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推动者和执行者。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被裁撤的主要原因。”Dora说。
“此次裁员波及的除了我们这些员工,还有许许多多工厂工人、公司后勤、外包员工和手机上下游产业合作员工……” Dora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跟很多同事都讨论过未来发展这个问题。在就业市场疲软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形势下,我们这好几千人同时失业,即便能够拿到offer,价码也会被压得很低。”
Sue为了尽快找到工作,很可能要自降身价“求收养”。“我在诺基亚做了7年的手机研发,被踢出门以后发现大街上除了用Android的就是用iOS的,根本没人用我的操作系统。iOS的操作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我只能改行做Android,可是现在无论去哪家公司应聘,具有三年以上Android开发经验已经成为一个最基本的门槛。”Sue无奈地对记者表示,比起那些工作刚刚一两年的年轻人,像她这样30来岁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资深工程师”,不上不下最是难受。
“我们部门去年招来的一个应届毕业生已经改行做销售了。他临走前告诉我,他跟新东家说的是毕业以后一直没有出去上班,而是在网上开了一家淘宝店。”Sue自嘲地说,“原来用人单位听说你是诺基亚出来的都会另眼相看。现如今在跟别人说自己是诺基亚出来的,就意味着你是一个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已经被这个时代所抛弃的人。”
(本刊记者孙冰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