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翼打上互联网汽车标签 复制代工模式能否成功
- 发布时间:2014-10-15 09:56:2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晶
奇瑞隐身推“互联网”汽车 凯翼能否再现“QQ”奇迹?
曾经靠“QQ”征服80后的奇瑞,能否再凭凯翼赢得90后的心?
犹如两只“含笑的大眼睛”的车灯、小巧玲珑的标致、活泼可爱的车身……号称“年轻人的第一辆车”的奇瑞QQ,曾因其精准的客户定位和富有说服力的营销策略而令无数80后毅然撕下脑海中的“低端”标签,把人生购车的“第一次”献给了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QQ身上曾凝结着一代人的成长记忆。
事实上,无论凯翼如何努力地自我“漂洗”,都“洗不净”一个事实——凯翼带有浓厚的奇瑞血缘和基因。这个一度被“误解”又一度被“了解”的“奇瑞江北项目”是由芜湖建投、安徽省江北开发公司和奇瑞商用车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有报道称奇瑞占有50%的股份。而在品牌命名上,“凯旋之翼”这一全新寓意的统摄下,则是一个沿袭的英文名——“cowin”(原奇瑞旗下乘用车品牌“旗云”的英文名)。
这个生机勃发而信心满满的“后生”在不久前的成都车展上高调亮相,并用一种不无“叛逆”意味的口气宣告:凯翼以“年轻、创新、本真”的态度,致力于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而“年轻人”是谁翼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郑兆瑞在发布会上“界定”道:“在未来�10年中,90后一定成为主力消费人群,会占到市场的60%以上。我们数据分析表明,90后一代,是年轻的网上一代,这一代人基本上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他们是宁可不吃饭也要上网整天挂在网上的一族……70年代的人更多追求成就感,而90年代的人更多追求个性,追求互联网思维,对跨界车需求更强,所以,凯翼选择年轻的网上一代。”
无疑,凯翼把自己的客户定位为年轻的90后一代。凯翼这番“打造年轻人喜欢的汽车,做有趣、有争议的内容”的宣言难免不让人联想到当年QQ的横空出世——当年,80后们走上社会有了购车需求但又负担不起高价车时,QQ含情脉脉地对着他们说,来吧,虽然我不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我是你的“第一辆”车……其隐含的意思是你们以后会有钱,你们以后会有更好的车,我只是你的一个过程一个阶段而已。而今当年的“QQ族们”或许已经实现了买第二辆第三辆车的梦想,而相应的,QQ的“历史使命”似乎也已“完成”——80后因其购买力的增强已经远离,而90后有90后的独特需求——如此,QQ与惯于网络、追求新奇、不肯苟同的90后们产生了代沟。正是在这代际更迭之际,在80后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远去中,凯翼的诞生与定位,既颇有一番当年QQ的风范,又显得恰逢其时。
而当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扬起进军汽车领域的旗帜时,轻装上阵的凯翼因没有“累赘”的前史而积极地自我灌注了互联网思维。这一点既难能可贵又充满了冒险精神。毕竟,智能互联汽车的前景尚未明朗,而凯翼又自我定位地那么彻底:凯翼一方面把自己的客户定位为20到34岁的年轻一代,另一方面,又声称自己将打造高品质高性能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互联汽车,这二者看上去似乎有些冲突——从理论上来说,短时间内智能汽车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而其所定位的客户群体的购买力显然没有那么强。
因此有人认为,凯翼或许是针对90后而用互联网包装一下自己,以期重新演绎一次当年QQ的辉煌。当然,情况或许并非如此,因为凯翼的杀手锏是“轻资产重研发”——不会在占汽车行业主要投入的生产设备方面进行重投资,而将主要的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方面。生产方面,凯翼将采取目前大部分手机企业所实行的委托代工和租赁模式。通过引进互联网企业共同合作研发、由奇瑞或其他产能过剩的企业代工生产等方式,或许是能够大幅降低成本的。目前电动智能汽车的佼佼者特斯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代工的模式,但其成本依然很高,而凯翼能否在90后这代人的成长周期里成功在汽车领域复制小米模式是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的,倘使脚步稍一缓慢,那么就只能挥泪作别这一代人了。倘真如此,凯翼呈现出来的姿态所带给人的想象意义似乎更大于实际意义。
“凯翼品牌发布有点晚,或许有点弱小、有点弱不禁风,但是我们还是来了,带着蹒跚的第一步、带着小小的梦想、带着对于用户的理解和尊重……希望我们的小热爱、小主义能够赢得属于我们的一点小成绩,我们心怀感激,希望我们的小梦想、小奉献能够赢得属于我们的小舞台……”在品牌发布会的最后,凯翼如是温情地说道。凯翼无疑是懂90后的。这一代逐渐成长起来的人多少带有一点“小时代”的温情与回忆,而凯翼自觉地将自己书写进他们留存的“小时代”里,并拒绝“崇高”——不扛大旗、不做老大,只争取成为在智能汽车细分市场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品牌。然而在这“小时代”中,腥风血雨却暴烈依旧——当凯翼不无温情地宣告“我们还是来了”时,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正在遭逢惨烈的“十一连降”。如今已经“十二连降”了,未来或许还有更残酷的“连降”。虽然我们都不期望这种状况的持续,但毫无疑问的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必将给行业带来一轮大洗牌。
有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力量还很弱小,若想在“外资虎视眈眈、内斗熙熙攘攘”的大环境中迅速崛起实现弯道超车,是非常困难的。尽管凯翼一再宣称不扛民族品牌的大旗,但因其勇敢的气魄、前卫的姿态,还是在此历史关头不自觉地被众人诉诸了此种想象。但显然,无论是残酷的市场竞争,还是艰难的研发路程,都在挤压着消费者对凯翼的想象空间。留给凯翼的时间,其实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