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现代牧业连陷病牛门和污染门 万头牧场模式遭疑

  • 发布时间:2014-11-13 00:31: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任明杰  责任编辑:张少雷

  还没从“污染门”漩涡中走出来的港股上市公司现代牧业,近日又因“病牛门”而被推上风口浪尖。因私自出售42头带病奶牛,公司遭到动物检疫部门和公安机关的调查,公司股票12日盘中一度跌逾12%。连续陷入“病牛门”和“污染门”的同时,现代牧业所开创的“万头牧场”模式再次饱受质疑。中国规模化养殖之路到底该何去何从,再次陷入反思之中。

  连陷“病牛门”和“污染门”

  “肯定会向现代牧业进行索赔。当初我们跟现代牧业签订合同的时候,他们保证给我们提供的是经过检验检疫的牛,可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我们是会起诉他们的。”陕西犇犇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现在这件事正在调查过程中,李总(李海平)也还没有放出来。”

  据了解,现代牧业宝鸡牧场因私自出售42头带病奶牛遭到动物检疫部门和公安机关的调查,目前已有4人被刑拘,其中包括购买病牛的陕西犇犇牧业法人代表李海平。据上述负责人讲述,这批奶牛共90多头,是今年9月份通过网上竞标的方式从现代牧业购得,10月份运抵场里,随后遭到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和公安部门的上门检查。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西安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动物疫病检验报告显示,该机构对82头牛及相应的牛血清样品进行检验,发现其中5头牛结核病检测结果呈阳性,37头牛布鲁氏杆菌(简称“布病”)抗体检测呈阳性。资料显示,结核病和“布病”均为二类疫病,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二类疫病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

  11月12日,现代牧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了解政府有关部门正就事件进行调查。公司亦已全力配合调查并提供所有需要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这已不是现代牧业第一次因为奶牛检疫问题被查处了。今年3月,宝鸡现代牧业就曾因私自调运4头未检疫奶牛,遭到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处罚。

  实际上,除了这次的“病牛门”,现代牧业前段时间已经因为“污染门”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近日,安徽省肥东县环保部门因现代牧业旗下子公司现代牧业(肥东)有限公司的环境违法行为向其开出10万元的罚单,并全县通报。此前现代牧业曾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的各个畜牧场均配备牛粪处理设施,足以处理各畜牧场产生的所有牛粪。”

  “万头牧场”风光不再

  连陷“病牛门”和“污染门”也使现代牧业开创的“万头牧场”模式饱受质疑。

  现代牧业成立于2005年9月,并在“公司+奶农”模式如火如荼的当时,颇具前瞻性地开创了“万头牧场”的养殖模式。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公司+奶农”的模式被摒弃,规模化养殖被鼓励,现代牧业的“万头牧场”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

  公司表示,截至2013年底,现代牧业在全国8个省共建万头规模奶牛养殖牧场22个,奶牛存栏数19万头,日产高品质生乳近2700多吨。并树立了“到2015年奶牛存栏24万头以上,年产鲜奶突破100万吨,全集团奶牛年平均单产达到9吨以上”的企业发展目标。

  2010年11月,现代牧业在港交所上市。在2008年和2009年对现代牧业进行了两轮总计1.5亿美元投资的KKR获利丰厚,由此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身“万头牧场”的建设中。2012年12月,伊利宣布新一轮募集资金投入旗下10个牧场建设项目,其中奶牛数在3000头的项目有4个,5000头的达到5个。蒙牛也提出,到2015年将实现原奶100%来自规模化牧场。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五届南方奶业论坛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指出,目前万头牧场数量达到38个,在建16个,存栏奶牛45万头。去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有百亿元资本布局国内上游奶源。

  但是,在“万头牧场”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质疑声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奶业专家王丁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发展万头牧场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包括奶牛病疫情的防治,奶牛场的牛粪牛尿污废水废渣的环境污染,饲料供应的有效保障,项目建设对投资者造成的财务压力,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

  与之相呼应的是,奶业专家宋亮认为,随着“万头牧场”的迅速发展,这些隐患必将逐步暴露出来。当下,现代牧业连续陷入“污染门”和“病牛门”,正是这些问题的充分暴露。

  “中国的奶牛饲养不能片面追求‘万头牧场’,应该遵循适度规模化的原则,也就是要实现奶牛养殖与当地自然禀赋的结合,达到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平衡的规模化。”宋亮表示,“对于规模化养殖,饲料最基本有60%要来源于当地,如果大规模养殖厂不能跟当地的自然禀赋很好地结合,大规模养殖就不经济。而且,大规模养殖场对管理水平要求极高,国内目前大规模养殖场的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专家呼吁以农户为主体

  随着现代牧业“万头牧场”模式弊端的逐步暴露,中国的规模化养殖之路再次让人陷入反思之中。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为加强监管、保证奶源质量安全,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大力推动规模化养殖,并逐步形成了奶企自建牧场、规模化牧场、养殖小区三种规模化养殖的形式。河北省更是从2008年10月便开始采用政府补贴和提供银行贷款的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兴建奶牛养殖小区。

  但是,规模化养殖在经过5年的突飞猛进之后,其弊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暴露出来。2013年下半年,国内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奶荒”之中。为此,中国证券报记者远赴山东、内蒙古、河北等全国奶源基地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

  在内蒙古,记者看到,因为收购价太低,奶农纷纷卖牛宰牛,奶站无奶可收被迫关门,规模化养殖远远不能弥补奶农退出留下的空白。而在养殖小区流行的河北,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养殖小区解决了统一挤奶的问题,对提高奶源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养殖小区说白了还是‘集中散养’,养殖方式依然粗放。”

  如今“万头牧场”模式又再次出现问题,中国的规模化养殖到底该何去何从?多位奶业专家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呼吁,规模化养殖的主体要回归农户,发展家庭牧场。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无论是新西兰、美国,还是欧洲,奶牛养殖都是以家庭牧场为主。而中国除了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外,以农户为主体发展家庭牧场相对于企业也有先天优势,因为农户有自己的土地,也有一定的饲料来源,在价格波动时抗风险能力要比企业强。中国的土地政策和环境政策也决定了家庭牧场会成为将来规模化养殖的主流。”内蒙古农牧科学院总畜牧师、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