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产经 > 农业 > 正文

字号:  

玉米产业下游需求不旺 多管齐下方能脱困境

  • 发布时间:2014-10-13 07:5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刘 慧  责任编辑:陈晶

  要使玉米产业走出困境,需要全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坚持市场定价原则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以目标价格为主的新的宏观调控政策

  目前,我国玉米正陆续大面积收获,而玉米产业面临的下游需求不旺、加工成本居高不下等难题由于连年累积更加突出。如何缓解玉米产业的困境,《经济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丰收下的产业困境

  玉米是畜牧养殖业的主要饲料来源之一。近年来,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禽肉和禽蛋生产遭受重创,同时生猪生产也连续低迷,导致饲料需求陷入低谷。同时,玉米还是重要的工业产品原料,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受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影响,玉米深加工下游产品需求表现低迷。这些都是玉米产业陷入亏损的重要原因。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虽然今年全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干旱,但玉米丰收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玉米供应仍然较为宽松,畜禽养殖回暖和一些下游产品需求呈现阶段性恢复,对玉米行情好转产生了拉力。但由于玉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复产积极性不高,很难对玉米需求形成有效拉动。

  在市场持续低迷、下游需求不足、国际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国家在玉米主产区连续多年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玉米价格持续多年上涨。由于玉米临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农民更愿意把玉米卖给国有收储企业,加工企业则需通过参与政策性玉米拍卖获得所需粮源。这种扭曲的价格机制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影响下,加工企业特别是玉米主产区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据了解,目前玉米淀粉和酒精加工企业开工率分别仅有50%、40%左右。

  扶持“组合拳”发挥作用

  为了减轻粮食仓容压力,缓解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困难,同时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收得进、储得下,这几年国家推出了扶持玉米产业的政策“组合拳”。

  首先,加大政策性玉米抛售量,实施政策性玉米定向销售。例如,安徽省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资料显示,从5月1日至9月8日进口玉米成交总量为370.48万吨,临储玉米成交量2212.44万吨,跨省移库玉米118.89万吨,有效释放了库存,满足了企业用粮需求。

  其次,出台玉米产业补贴政策。对黑龙江、吉林、内蒙古3省区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在今年5月至年底前竞买国家临时收储玉米自用加工的,中央财政将对竞买加工量超过企业2个月加工能力部分给予每吨100元的补贴。补贴政策的出台,缓解了加工企业经营困难,调动了企业购粮积极性,加快了库存粮食消化处理进度。

  记者在长春市采访,正逢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组织玉米专场拍卖。吉林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家补贴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政策进一步刺激了玉米深加工企业转化加工玉米的积极性,缓解了仓容压力。

  理顺价格形成机制

  在宏观经济形势短期内难以扭转的情况下,从短期来看,还需要继续从政策、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着手,多管齐下,缓解玉米产业面临的困境。

  国家应加强政策性储备玉米定向销售,抵消临储价格上调带来的企业成本上升问题。一方面,要根据当前的市场形势,通过结构调整加快企业资产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玉米食品加工业,推动玉米深加工产业由生物化工向食品领域延伸。

  玉米产业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是没有形成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这需要从政策层面作出长远安排。农业部农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主任习银生认为,临时收储政策虽然有利于稳定市场,保护农民收益,但价格单方向变化,只涨不跌,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不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专家表示,要使玉米产业走出困境,需要全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坚持市场定价原则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以目标价格为主的新的宏观调控政策,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