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营销讲堂 > 正文

字号:  

iPhone 6的“中国式”商机 大妈黄牛齐上阵

  • 发布时间:2014-10-08 09:03:12  来源:新京报  作者:尹聪  责任编辑:谢凌宇

  在中国生产——运往美国——黄牛排队回收——高价卖回国内,自9月10日上市后,一部iPhone 6,沿着该链条往返于中美。

  至少三个群体的中国人,附着于这个链条。他们是,那些在富士康日夜加班赶制iPhone的工人;那群在国内苹果店日夜排队的“黄牛党”,以及那些日夜期盼拿到iPhone的“果粉”。

  宏观层面上说,一部由几十万内地产业工人制造的手机,却暂时无法在内地销售;内地“果粉”只能另辟蹊径,从海外拿到这部产于自家门口的iPhone 6。

  从微观上看,这个链条上很多细节,让人瞠目:国人在海外抢购iPhone 6时,爆发了争执和冲突;水客为把iPhone 6带入内地,不惜穿3条内裤,藏8部手机。

  为了一部手机,每个群体似乎都很累。主管稽查走私的海关,亦在微博上说,“快顶不住了”。

  一部手机,演绎出了独特的中国式“黑色幽默”,也造就了一次有中国特色的“商机”。

   处在产业链最末端

  依靠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组装完毕后,iPhone 6从昆山、郑州等地,通过飞机发往美国,或者辗转至苹果在全球的专卖店。

  对很多“果粉”来说,今年的9月10日是个“大日子”。这一天,苹果公司在其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新款的iPhone 6等新产品。

  通过科技网站的实时直播,熬夜守候的中国“果粉”们,第一时间知晓了iPhone 6的信息——4.7英寸和5.5英寸的显示屏、更新的处理器等。

  “太帅气了”、“太赞了”……一大波溢美之词在凌晨的微博泛滥开来。另外一部分有些失望的人,也纷纷对新产品吐槽。

  甚至,连中国官网上那一句“比更大还更大”的神翻译,都备受调侃。关于“bigger than bigger”有几种翻译方法,一时成了不少“果粉”和翻译达人共同探讨的课题。

  全民参与的盛景,仿佛这就是一场科技界的“春晚”。自iPhone于2007年问世以来,“春晚”在每年的9月都会如约而至。

  7年间,被誉为“上帝手机”的iPhone在全球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而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上,iPhone的用户数量已数以千万计。

  事实上,iPhone与中国,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产品与市场的关系——绝大多数的iPhone产品,出自中国的工人之手。

  iPhone是一部全球协作的作品。它由美国人设计,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由韩国、日本厂商提供,一些高端的零部件在日本制造。最终,中国的工厂完成组装和代工。

  拥有百万工人的富士康,是苹果最大的代工厂之一。iPhone 6发布以后,从深圳到郑州,再到太原,年轻的产业工人们,正日复一日、加班加点地赶制着这款供不应求的手机。

  “iPhone正在改变许多中国人的生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产业格局。”小米科技的CEO雷军曾如此说。

  但从价值分配上看,中国处于iPhone产业链条的最末端。最近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一部起价649美元的iPhone 6手机,成本在200美元—247美元之间。其中,来自中国的代工厂,仅能拿到4美元至4.5美元,约合20元人民币。

  依靠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组装完毕后,iPhone 6从中国的昆山、郑州等地,通过飞机发往美国,或者辗转至苹果在全球的专卖店。

  比如,总重达93吨的60万部iPhone 6,自河南富士康发往了美国芝加哥;同时,还有20吨iPhone 6,从江苏昆山的富士康,被运往香港。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