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变买卖圈 无需工商报备相关部门监管乏力
- 发布时间:2014-08-15 09:34:06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姚慧婷
日前,海关总署《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正式实施,流行于微信朋友圈的代购行为,未来如未纳入监管可被视为走私,遭举报后或将受处罚。
新规一出,不少热衷于朋友圈买卖的人逐字逐句地将公告内容反反复复“嚼”了好几遍,生怕没领会其实质精神。因为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朋友圈里的这点生意已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从奢侈品到农产品
朋友圈买卖越做越宽
最早在朋友圈里做买卖的“先驱”们,十有八九是做代购生意的,最初,奢侈品、母婴产品、化妆品较受关注。不少全职代购卖家的月收入都能轻轻松松上万元,有位在朋友圈卖A货包包的卖家,月入10万元以上。而现在路越走越宽了,不少卖家将眼光放在胃上——卖吃的,从进口小食到重口味夜宵,从私房菜到农产品,这些买卖客单价不高,但还是给卖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宁静而纯粹的朋友圈氛围大约维持了2年;到2013年朋友圈买卖开始初见端倪;2013年夏天,朋友圈里卖东西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了;现如今,这样的朋友圈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必备”,却也同样被很多人诟病。
拍手叫好VS反感屏蔽
源于信任,也毁于信任
对于卖家,朋友圈是一方新开辟的生意乐园,但对于买家,就不一定是件愉快的事了。
“每天早上起来,打开朋友圈,满眼都是包包、衣服、首饰、面膜……得往下拉很久,才能看到一条正常的‘喜怒哀乐’。”经常加班的明旭自从被各路好友的买卖占领后,她再也提不起兴致看了。很想把他们屏蔽掉,但又怕伤了友谊。她大致数了数,经常发朋友圈的好友中,五分之一是从事微信买卖的。
钱江晚报记者在微信上发起了一个60人有小调查,58%的人表示对朋友圈被商品刷屏的行为反感,33%的人偶尔反感但能接受,不反感的只占8%。有趣的是,表示反感的人中,大部分都会直接忽略商品图片,也从未有买卖行为。反感的理由是:原本私密的社交空间氛围被破坏,甚至抹上了浓浓的“铜臭味”。
在朋友圈消费过后悔的,也不在少数。“有个朋友在朋友圈专卖面膜,我买了十片,发现味道很怪,敷了一片后就过敏了。”事后,Nina并未向朋友退货,“大家都是朋友,不好意思开口。”
强势刷屏VS温柔营销
“活下来”才是卖家哲学
茜茜在朋友圈里做化妆品代购,这是她目前生活的头等大事。“平均每天要发十六七条朋友圈,每条都和代购有关,即便是自己洗个脸,也要先晒一下洗面奶,因为这款洗面奶我可以给亲们代购啊!”朋友们称“茜茜简直是用生命在做朋友圈代购”。“我觉得只有这样不厌其烦地推广自己,才有人会接受。而且这种亲身示范、真人秀,也是很多买家希望看到的,化妆品讲求的就是效果嘛!”她说。
当然,也有人选择“温柔营销”的。小洛的本职工作是导游,她每次带团出国都会为朋友代购一些当地有名的产品,而小洛的刷屏时间基本上仅限于起飞前两天,“简单展示一下产品、价格,统计一下代购数量,记录好就OK了。因为我不怎么刷屏,不少买家还怕错过了我的刷屏时间,因为赶不上这一班,就得等下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