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消费 > 消费体验 > 正文

字号:  

“中国式旅游”并非中国独有

  • 发布时间:2014-10-29 08:36:23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陈龙

  常以“背包客”身份出游、并且从不跟团的我,回顾自己往昔的行程时,有些悲哀地发现自己其实和那些“一到景点就拍照”的中国游客并无本质的区别。

  我无意于说明这种身份是一个中国人独有的地域身份。实际上,它更接近于一种社会阶级属性。

  旅游,在传统的欧洲原本是一种只有中产阶层以上才有情趣玩、才玩得起的活动。我看过一个说法,只有普通公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美元时,海外旅游才会兴起。而目前中国情况是,城市居民大约只有一半能达到这个收入标准。这个数字显然是无法满足目前旺盛的海外旅游产业的。

  经济水平跟不上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这个现状成了马克思所谓的“矛盾的统一”。于是,旅团们采取疯狂的打折、团购、压缩行程的办法,成本好不容易折腾下来了,但闲适的旅游也因此变成了一桩过于现实的勾当,旅行的过程就好像在米饭里掺了沙子,让人难受。那种快餐式的匆忙节奏并不亚于在麦当劳点餐。于是,我们在欧洲静谧的小镇上看到大巴车运来一批批躁动不安的中国旅游者。他们手端相机,眼神迷茫而饥渴,他们无意慢慢地深入了解太多的事情,他们的心思几乎都花在了在手机相机前摆造型,用那张闪耀在荧幕上的照片证明自己真的旅行过。

  恰如苏珊·桑塔格所说,“大多数旅游者都会在不期而遇的任何新奇事物面前举起照相机。不管结果如何,他们拍照就是了。”仔细聆听她在《论摄影》中的经典论述,你不觉得这就是眼下的中国旅游者的写照吗?但实际上,她所指的是过去的欧洲和美国。

  我想,至此已经说得够清楚了,“中国式旅游”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而是任何一个社会出现了阶层流动和社会转型的时刻自然会发生的一种社会现象。那是一个“中产社会”里每个人的必由之路。当然,中国人的这条路,走得似乎更加明显。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